第239章:国事家事,事事不顺(第1 / 3页)
当即,慕容伏允一挥而就,写就一封声情并茂、鞭辟入里的檄文,详细剖析吐谷浑当下局势之利弊,以及隋军入境之后,给吐谷浑带来的杀戮与绝境。
待到尼洛周等人纷纷离开,慕容伏允将慕容邕叫到近前,叹息道:“天柱王,当前之势是敌强我弱,内部又是人心惶惶、人心各异,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我多次去到两国边境,可是一次次都被隋军驱赶而回,由此也可见隋朝不愿与我吐谷浑言和,而是打算亡我吐谷浑。不过这样也好,至少能够让那些摇摆不定的人有了死战之心。若是隋朝边打边和,我吐谷浑定有分裂之险。这也是隋朝态度强硬所给给我们的唯一好处。”慕容邕说到这里,向慕容伏允沉声说道:“鉴于当前之势,我建议大可汗坚定作战之心。只要大可汗强硬下来,大家就能目标一致。若是大可汗继续左右摇摆,那些心怀侥幸之辈定然离心离德、保存实力。”
慕容伏允想了一会儿,便说道:“天柱王的意思是说以战促和吗?”
“不错。”慕容邕点了点头,缓缓的说道:“我吐谷浑用不了多久,就被大雪覆盖,杨集要是在冬日强攻,那些水土不服的隋军,定然死在冰冷的天气之中,要是隋军大量伤亡,我等可以利用隋朝内部的不和,挑动杨集的政敌对付他;就算除不掉他,也能贿赂一些人,让他们为我吐谷浑说话。杨集要是没有冒雪进攻,我们同样获得大半年的喘息之机。”
慕容伏允这番话,比以往的威逼利诱高明多了,直接戳中了各个部落首领的心脏,触及了每个人的底线。
大部落的底线是什么?自然是永不湮灭的血脉、世代富贵的传承、世代在普通牧民身上敲骨吸髓。
但是吐谷浑各部在隋朝凉州与突厥汗国的关键时刻,悍然兵袭河西走廊、河湟地区,隋朝上下、凉州军民对吐谷浑恨之入骨,要是隋军此番杀上高原、灭了吐谷浑,慕容伏允这个大可汗也能以失去自由为代价,换取富贵终老。但是隋朝占领吐谷浑之后,为了让吐谷浑长治久安,岂能放过他们这些地方上的实际掌控者?
所以正如慕容伏允所言,隋军乃是吐谷浑所有人的敌人,大家只有同心协力、竭尽全力抗御,方有一线生机。若是在国难当头,各部都有保存实力之心,就只能等待隋军凶残的杀戮。
尼洛周十分郁闷,当初他极力反对慕容伏允玩火自焚,可慕容伏允就是不听。
慕容伏允十分赞赏慕容邕的分析,他冷冷一笑:“杨集年少气盛、气焰嚣张,从他当凉州大总管至今,就没有一天安分过,如今正是极力表现自己之时,此人确实有可能在寒冬作战。如果他的军队出现巨大的伤亡,我们确实有了借刀杀人的良机;而内斗,向来是中原人的拿手好戏,而且也是中原王朝走向衰弱的主要原因。”
“中原人确实善于内斗,但我们能不能坚持到隋朝内斗之时还是两说。”慕容邕叹息一声,忧愁不减的说道:“要是隋军杀败边境之军,攻入腹地;或是今年杀死我们大量兵力。我们明年的处境将会艰难无数倍,所以战争的关键就在于大雪降临之前。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以守代攻,将隋军死死的抵御在国门之外,同时还要竭尽全力的保存实力。”
慕容伏允深以为然,他默默地梳理了各个对峙点的兵力一遍,然后向慕容邕说道:“我觉得战争的关键还是在鄯善、当金山口,天柱王以为如何?”
“正是如此。”慕容邕苦涩一笑:“我们的精兵被隋军牵制在各个要点了,手上可用之兵寥寥无几,鄯善和且末是守不住了。当务之急是让收缩防御,尽快让天壁王撤回当金山口。但是难就难在如何把三沙城全体军民撤回来。”
如今隋朝的报复来了,他便极力想摆脱慕容伏允,将尼洛部从这场对峙之中摘出来,即便不能彻底脱离,但是最起码也要与慕容伏允分割开来,甩掉“主战派”的名头。可是一步一步走到现在,他却发现慕容伏允手中好像有一根无形的绳索,将吐谷浑各个部落死死的捆在一处;然后借助各部累世家底,帮他慕容伏允成就大业。
然而事已至此,尼洛周又能说什么呢?他现在要是胆敢说句“老子不干了”,甚至不用等到隋军杀上门来,以慕容伏允为首的“主战派”就会把尼洛部吃得连一根骨头都不剩。
尼洛周只能叹了口气,说道:“大可汗言之大理。只不过我固然是尼洛部首领,威望却是不足,难以号令全体子民。大可汗不如手书一封,让文吏誊抄数份,而后由我等派遣子弟送往本部,想必不尊我等命令的人,都会响应大可汗的号召。”
这话似乎有几分道理,毕竟尼洛周从未曾真正独揽本部大权,那些桀骜不驯的分支确实不会受其号召。但是他真正的目的就是推卸责任。不过慕容伏允见他明确表态配合了,自然也不能过于逼迫,否则若是由此造成吐谷浑内部不和,又如何把强大的隋军挡在国门之外?
他沉吟半晌,说道:“大宝王所言不差,我这就休封檄文,命书吏誊抄,然后传送天下,令我吐谷浑子民团结一致、抵御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