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论功行赏(第2 / 3页)
“不可能的!”杨素摇了摇头,淡淡的说道:“杨勇余党仍旧实力雄厚,这些人是不会甘心失败的,他们顶多会蛰伏一代人的时间,然后又会卷土重来,圣人怎么可能任由这些人在暗中壮大?更何况类似宇文述的官员大有人在,一个二个都想往上面的位子挪一挪,若是圣人没有把支持杨勇的人拉下马,朝廷哪有那么多的位子来安排自己人?所以不管是在公还是在私,圣人都要收拾支持杨勇的人,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而已。”
杨玄感听了这些话,对父亲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己单单是问了一句“圣人对支持杨勇的人不了了之吗”,父亲便旁征博引,从方方面面来证实其可能性,这份眼光和大局观,自己真是拍马难敌啊。
。。。。。。。。。。。
杨素点了点头,说道:“到里屋去说吧。”
父子俩进了房间,杨素便一屁股坐在胡床之上,他是六十多岁的老人,折腾了这么一天下来,也累得不轻,此时没有外人,便卸下了右仆射的面具。
杨玄感为父亲斟了一杯茶,便坐到下首,等父亲喝了一口茶,放下茶杯,这才低声说道:“我听说您和宇文述发生了争执,却是为何?”
“也没什么。”杨素淡淡的说道:“宇文述和豫章王希望借此机会,将杨勇和柳述等人的党羽、族人一网打尽;而我和晋王、卫王担心杨勇余党狗急跳墙,将严峻的事态进一步闹大,所以我们认为一切都要等到圣人坐稳江山以后再说,可是一旦拖下去,以后将会失去了清洗的借口,最终变成不了了之。”
“原来如此!”杨玄感想了想,便疑惑的说道:“孩儿也认为圣人当务之急是稳定朝纲、解除汉王兵权、防止汉王造反,至于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宇文述为何如此不智?难道就不怕杨勇余党引汉王入关么?”
史祥在这起事件中,起到了事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听到杨广遇险的消息以后,毫不犹豫将令箭交给杨素的举动,让杨广异常欣赏和满意,便将他从右卫将军,升为右卫大将军,负责清洗右卫左营等事宜。
过了这四名功劳最大的人,其他人就好封赏了,参与平息政变的杨玄感等将,也各有封赏,便是杨安也得到了应有有的奖励。至于那些为杨广战死、致残的将士获得十倍抚恤,此外,凡是参与平乱之战的士兵都获得三倍军饷,如此封赏下来,可谓是皆大欢喜。
唯独一人感到不满,那就是卫王杨集,他不是嫌弃官小,还是觉得官太大了;也不是怕功高震主,而是嫌州牧任务重、政务繁琐。许多原本属于司马、长史、朝廷的事务直接都会撂到了他的头上,由他经手之后,才会上报朝廷。这让他如何潇洒得起来?
但今天毕竟杨广当登基的第一天,杨集纵然再不想当凉州牧,也不能在文武百官面前扫了杨广的面子和君威,况且还有众多文武百官等着一人得道、鸡犬生天呢,你杨集若是发扬谦让风格、婉拒不受,你让他们怎么办?你让他们怎么不恨你?
所以再不想当州牧,杨集也不能当众反对。
“他不是不智!也不是看不清个中奥妙,而是唯恐天下不乱。”杨素摇了摇头,冷笑道:“先帝宾天之前,我们是一伙的,可新君登基以后,大家为了自家利益,便会自行其道,自古以来尽皆如此,故而大家分道扬镳、反目成仇都是很正常的事。只是我想不到的是圣人甫一登基,宇文述便不顾大局了。他说出这种不智之言,明显就是希望杨勇余党作乱、汉王谋反,这样才能让他在战争中捞到战功,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我、超越我。但是他想多了。”
杨素傲然一笑:“因为汉王就算真的造反了,圣人自然是希望朝廷以雷霆之势镇压汉王,借此战来竖立新君新朝之神威,他又怎么可能放着老夫不用,而是让宇文述去冒险呢?就宇文述那两下子,又有什么资格与老夫争?”
杨玄感默然点头,父亲这番话看似狂傲,但却是不争的事实,在父亲数十年的军旅生涯中,只是在灭陈大战里被南陈大将吕忠肃堵过一点时间,但那只是局部战争中的旁枝末节而已;吕忠肃那点微弱的抵抗之力,虽然让隋军进攻势头稍微缓了一缓,但是当潮头猛烈冲击,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敢在军事方面上说自己超越父亲了。而宇文述虽然不错,可是和父亲比起来,确实是差远了。
他想了想,又问道:“阿耶,您认为圣人对支持杨勇的人不了了之吗?”
繁琐、紧张的朝议持续到三更时分,杨广见大家都疲惫不堪,还有好几个坐在门口的低级臣子不断的重复着点头低头的快动作,心知再商量下去,也没有什么效率,搞不好适得其反,干脆就宣布散会了,大家拜祭杨坚以后,便纷纷山下的馆舍休息。
杨素、苏威、宇文述等重臣,则是被安排到前殿“客舍”休息。
杨素走进安排给自己的客舍,却看到儿子杨玄感正在门口等候,杨玄感受封以后便退出了仁寿殿,他已经在这里等了好一会儿功夫,见父亲回来,连忙上前行礼:“阿耶!”
“这么晚了,怎么还没休息?”杨素步子不停的向前,并向紧紧跟随的杨玄感问了一句。
杨玄感说道:“孩儿心里有事,睡不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