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李长雅引祸水(第2 / 3页)
“宇文泰便效彷北魏八大夫、册立了八柱国,他自任其一,名义上的最高统帅,另一个给了北魏宗室元欣,这是虚号。另外六个柱国则是给了掌控军队的独孤信、李虎、赵贵、李弼、于谨、侯莫陈崇,六名名符其实的柱国各统两名开府将军,这就是十二大将军了,这八柱国十二将军以及他们的人脉关系,一起被人们称为关陇贵族集团,然而每个柱国、每个大将军,实际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皇帝。”
杨集点了点头,历史其实都有脉络可循的,要是不知北朝史,就不会知道西魏、北周、隋朝的延续关系。而关陇贵族的强大,就是在于他们从一开始就跟宇文泰平起平坐,本身就是相互妥协的产物,否则只有二十多岁的兵微将寡的宇文泰有何德何能统帅武川军?又如何令那些谁也不服谁的“六柱国”听命?
至于宇文泰草创的府兵制,其实就是恢复了胡人所奉行的氏族部落制,他不仅授予各个大将、各个氏族“酋长”高度自治权,而且所有士兵都随主人姓,最后使每个柱国、每个将军、每个宗族割据一方,成了事实上的大小国王。
最终,导致北魏孝文帝成功汉化的天下重新胡化,关陇贵族各大门阀却在一次次妥协、一次次战斗中壮大。而他们推举出来皇帝就像是联/合/国的秘书/长似的,他的手上并没有多少权力,其存在的价值就是调解纠纷、帮助大家分蛋糕。
在关陇贵族各大门阀都有权力、军队的情况下,如果皇帝分得不公平,或是有人认为他不公平,那么问题就出来了——那些认为他不公平的人,都想利用手中的权力、军队来暴力推翻他,重新换一个他们认为公平的人来当皇帝。而那些认为他公平的人,则是拼命支持他。
“不知是何大事?”杨集心中嗤笑一声,李长雅现在也是因为死去的人乃是权贵子弟,并且慑于关陇贵族李阀的压力,才会这等上心,若是换作普通老百姓,他哪会这么着急啊?
刘弘拱手了一礼,向杨集说道:“大王这些年,可没少被元氏恶意刁难过,难道就不想报一箭之仇?”
“行了、行了!”杨集敲了敲桌桉,摇头说道:“李长史袁所为何事,我已然知晓。然而发生在雍州的‘大事’,与我这个凉州牧何干?”
刘弘咬了咬唇,鼓起勇气道:“我家驸马诚心相请,还望大王以大事为重,三思后再作决定也不迟。”
“圣人北巡在即,我作为伴驾大将之一,一切当以圣人安危为重,没空理会这些乱七八糟的小事。而且还有抗旱保收、赈灾防洪、北方水师组建等事都要我这个尚书令操心,我哪有时间、精力、闲心去管这种鸡毛蒜皮小事?你回去吧!”杨集冷哼一声,挥手道:“来人,送客。”
如此一来,两者便因为利益干上了。而这,也是杨集之前为什么说“从宇文泰创立关陇贵族集团那天开始,关陇贵族的内斗就已经注定了。”
刘弘还想再劝,但杨集冰冷的目光扫来,却是令他心中一颤,只能无奈叹息一声,默默地行礼退走。
“大王,看来关陇贵族三大派、元家与李家斗得十分厉害啊!否则的话,李长史也不会在第一时间怀疑元氏了。”杨集和长孙成是亲家,因此早已从长孙成那里知晓了武川盟的存在、以及元家和李家争盟方之事,之后他便此事告知郝瑗和公孙桓、宋正本、凌敬等一干心腹谋士。等到刘弘离开偏殿、消失在视线范围之内,郝瑗便缓缓的向杨集说道。
“从宇文泰创立关陇贵族集团那天开始,关陇贵族的内斗就已经注定了。”杨集冷笑一声,问道:“承渊可知为何?”
郝瑗点了点头,说道:“其实根子还是在六镇之乱,北魏为了镇压各地叛军,维护其统治,不得不求助于柔然,六镇和各地叛军在北魏和柔然联合绞杀之下,以失败告终。北魏王朝将被俘义军和六镇居民分徙于幽州、冀州、雍州。而关中安置的便是武川镇的士兵。”
“六镇虽然失败了,却沉重打击渐趋腐朽的北魏政权,影响遍及各地,到了北魏末年,六镇军队分属尔朱荣和贺拔岳。关陇武川军首领贺拔岳在永熙三年被侯莫陈悦诱杀以后,他的军队群龙无首,几名部将都想做首领,但是谁也不服谁,最后迎立宇文泰做主帅。但实际上,宇文泰仅仅只是名义上的主帅罢了,武川军还是分属六名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