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1(第4 / 5页)
一面列不完,她翻到正面,刚要下笔,却微微定神,仔细地看了眼这张名片。
这泛黄的名片显然挺有历史感了,正面印字的边角染了咖色,像被火舌舔过一角的烟卷。那污渍一路蔓延至名字落款,早已看不清名片上的名字。唯一清晰的,只有名字落款下方的那串手机号码。
瞧着……怪眼熟的。
正值中午,阳光最烈的时候。
车内的空调风已被拨至最大,但在阳光的烘烤下仍旧透出丝无法遮挡的热意。
曲一弦拧开保温杯喝了口水,目光沉静地透过弥漫了一层黄沙的车窗玻璃往外看了一眼。
荒漠的尽头朦朦胧胧的,似有一片绿洲覆盖。
可只有常年在这条线上走的人才知道,荒漠的尽头仍旧是荒漠。
它就像是一个障眼法,能勾出最强大的求生欲,也能催生出漫无边际的绝望。
迷路的人,一旦将它当成救命稻草,直到体力耗尽,也仍走不出这片荒漠。
曲一弦懂傅寻的意思了。
如果基站还算靠谱,绕沙粱几百公里……是真的蠢得没边了。
荀姓游客既然不会待在原地,那肯定也不会待在沙粱里等死。
曲一弦舔了舔唇,拿起手机瞄了眼信号,几近于无的信号栏里还象征性地留着一格信号,时断时续。
闲着无聊,她翻箱倒柜,从储物格里翻出支水笔。没找到纸,只能将就着挑了张有些泛黄发旧的名片,开始清算这趟堵车的损失。
敦煌到玉门关,单程八十四公里,往返乘以二,油耗按一公里两块钱计算……
她笔尖一顿,嫌弃地瞥了眼车窗外纷壤的黄沙。
得,还得算一笔洗车费。
按失联的时间计算太阳的直射角度,他应该……偏离方向,往北走了。
几乎是曲一弦想通的那刻,傅寻点了点北方:“我们往北走,但笨办法也不能不用,你联系袁野,让后面的大部队在大柴旦沙粱附近再仔细找找。”
七月,敦煌。
因修路,野生骆驼保护区以南至玉门关汉长城遗址的整条线上,沙尘漫天。
仅隔数米远的国道,是用压土机推平压实的土路。这条狭窄的双向车道因挤了不少运料输送的挂车,延绵堵了数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