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复杂而危险的海上贸易(第4 / 6页)
所以只能是跑到东南亚,经过荷兰人的手和大楚帝国的商人进行贸易,如此也就是被荷兰人从中赚了一手。
这也是英国人和荷兰人在印度以及东南亚贸易里的最大矛盾所在。
如果不是英国人还处于内战,估计早就发动战争夺取马六甲了。
同样的,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之间的矛盾也是超级大!
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和大楚帝国一样想要搞开放贸易的!
荷兰以及葡萄牙乃至西班牙,他们的海上贸易模式为的是海上贸易本身的利润。因此他们对垄断航线非常执着,自己的港口基本不允许竞争对手,尤其是欧洲竞争对手的船只进入。
大楚帝国的船是例外!
那个啥……在东南亚乃至算上印度的海上贸易,大楚帝国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以荷兰人为例子,他们的贸易模式是什么样的?
从大楚帝国进口棉布、铁器等工业产品,然后销往自己控制下的东南亚土着地区以及印度地区,再从东南亚各地收购香料,从印度收购棉花等原料卖给大楚帝国的商人。
同时会从大楚帝国里进口丝绸、瓷器等传统货物运回欧洲销售。
荷兰人、葡萄牙人、英国人以及西班牙人,他们的殖民地经营模式还是处于极早期,以垄断贸易本身的利润为目标。
如此情况下,其实哪怕是大楚帝国试图以公平贸易的模式让他们开放港口,但是限制也比较大。
不管是荷兰人还是葡萄牙人又或者是英国人,他们在印度里的殖民地,虽然也对大楚帝国的商船开放,但是也只限定了在几个特殊港口,并且货物运到之后,不能和其他公司进行交易,必须要和当地的各国东印度公司进行贸易。
嗯,说起来,这就不得不提各国的东印度公司。
如今在印度以及东南亚上,活跃着四家东印度公司,分别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葡萄牙东印度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丹麦东印度公司。
葡萄牙人的贸易模式也和荷兰人差不多,基本都是从东南亚以及印度地区的殖民地里收购货物,然后卖给大楚帝国,再把大楚帝国的货物卖给这些土着,然后赚取利润。
最后免不了再把大楚帝国的一些高价值货物,比如丝绸,瓷器运回欧洲销售。
至于西班牙人,最近几年他们在东南亚地区的贸易更简单干脆,直接从美洲运来大批的金银以及硝石等高价值物资,跨越太平洋把货物卖给大楚帝国,再从大楚帝国购入丝绸,瓷器等货物运回欧洲贩卖,来一个环球大航线。
这里头,英国人比较悲剧!
实际上,因为他们在东南亚没有落脚点,被其他三国排斥,想要直接跑到和大楚帝国贸易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