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陆战之王(第4 / 5页)
这次,以排为单位,每4辆坦克组成一个战斗小组,而且排长座车的敌我识别标志是两个重叠的倒“V”符号,一眼就能看出来。
战术也很简单,伊拉克坦克越过边境线就立即开火。
简单的说,就是尽可能远的消灭敌人!
正是如此,8个排的32辆坦克,以及营长与副营长的坦克都在国境线南面米的区域内。
所有的坦克与战车都在炮塔的侧面与侧面,用荧光粉刷上了一个倒“V”图案。
用微光夜视仪,在几千米之外都能够看到。
那东西其实是敌我识别标志。
在侧面与后方的友军能看到,而正面的敌人看不到。
伊拉克装甲部队在大约20千米之外,包括刘尊山在内的几名指挥官,正在给其他车长下达战斗命令。
“长官,我们到了。”
听到车长提醒,丁镇南才注意到,指挥车已经停了下来,几名随行的官兵已经下车,正忙着把通信器材搬下去。
这里就是前线!
往北大约2000米,就是沙乌地与伊拉克的边境线。
说是边境,其实什么都没有,能够辨认的标志,也就是每隔1千米一座用岩石雕刻成的界碑。
虽然可以通过电台联系,但是真的打起来,恐怕谁也顾不了别的。
与演习采用的战术一样,只有几辆骑兵战车冲到了前面,而且在坦克火力线的侧面,以免被误伤。
没错,这几辆骑兵战车执行的是侦查任务。
其他骑兵战车,以排为单位,集中部署在坦克后面。除了利用性能更好的红外成像夜视仪为坦克提供支持之外,还可以在战斗中,用射程高达8千米的重型反坦克导弹攻击敌人的坦克。
充当主力的34辆坦克,全都沿着边境线,由北向南部署。
下车之后,丁镇南在一名营部参谋带领下,爬上前方的沙丘。
那名参谋还带了一具微光夜视仪。
是特种部队使用的型号,有激光测距功能,不过很笨重,操作起来也比较麻烦。
夜空晴朗,而且是半月,能见度不算太差。
坦克战车都已部署到位,并就地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