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地面部队(第5 / 6页)
推荐小说:
至于战术,其实也算不上是秘密。
其实,丁镇南需要的就只是1个陆战师的兵力。
按照由他亲自拟定,并且得到了施授良肯定的作战计划,在地面战争阶段,由陆战队在两河河口进行两栖登陆。
简单的说,就是在巴士拉的东南登陆,并摆出强攻巴士拉的架势。
其实,只要登陆就行了。
巴士拉南面的3号公路,是唯一到科威特的高等级公路,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就全靠这条公路了。
原因也很简单,太麻烦,而且耗费也太大。
关键不是人员,是主战装备。
因为平时只保留了指挥框架,所以这5个预备师并没有配备主战装备,在整编的时候只能启用封存的装备。
先不说封存装备的性能如何,只是启用就非常麻烦,而且需要不少的经费。
在用完了之后,重新封存又要花一大笔钱。
也就是说,只要陆战队在河口三角洲登陆,伊拉克军队必须进行反击。
不管是为了继续占领科威特,还是要在这边跟联合部队决战,或者是从科威特撤军,伊军都必须死守3号公路。
其实,这就足够了。
丁镇南并没有指望靠陆战队来解放科威特,而且从战略层面上讲,两河河口也不太适合大规模的装甲会战。
主力,依然是陆军的2个装甲师。
正是如此,陆战队才建立起了独一无二的轮换制度。在和平时期,让各个陆战师的官兵交替轮换,从而依靠大约60%的主战装备,让所有的在役官兵都能获得足够的训练时间,保持足够高的战斗力。
当然,出动不了3个师,派1个师参战还是没问题。
不过,问题就出在这里。
到底是哪个师!?
即便到了现在,陆战队都没有发来确认的消息,只保证,肯定能够在发动地面进攻之前让1个陆战师部署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