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快马加鞭(第2 / 5页)
在理论上,至少需要半年才能让封存航母重新达到服役状态。其中的前三个月主要对舰体内外做清理,而后三个月是回到造船厂进行必要的现代化改造,并且在改造期间对主要设备与系统进行测试。
只是,实际执行肯定需要更多的时间。
何况,波沙湾那边的作战行动还没结束呢!
按照这个情况分析,帝国海军需要在三个方向,波沙湾、北梵炎洋与东望洋保持足够的兵力,那么在三个月后,也就是南方次大陆爆发战争的时候,帝国海军部署在其周边地区的兵力最多就只有4支航母战斗群,而且部署在穆阿海上的2支战斗群,还得承担波沙湾方向上的作战行动。
这点兵力根本不足以威慑梵罗国。
要是打了起来,只是在孟加拉湾就至少需要投入3支航母战斗群,在穆阿海那边也至少需要3支航母战斗群面向梵罗国。
问题就在这里。
按照这套战略,帝国海军在大战期间,不需要在梵炎洋部署重兵。
在帝国海军的15支常备航母战斗群当中,9支留守东望洋,另外6支都将用在夕落洋那边。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用潜艇与岸基航空兵切断通往南方次大陆的海运航线,就足够让梵罗国就范。
正是如此,在该战略下,投入南方次大陆的兵力很有限,也只是次要方向。
现在的情况是,纽兰共和国肯定不会立即参战,在西北战区那边稳定下来之前,帝国也不会向纽兰共和国宣战,所以不可能用战略封锁对付梵罗国,也就未必能够让梵罗当局认清大局。
到时候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动用6支航母战斗群来对付梵罗国。
讨论到此,秦风烈提出一个办法。借着战争动员的名义,立即启用那些在波伊战争后封存的大型航母。
显然,这确实是个办法。
只不过是缓不济急。
虽然在波伊战争结束后,帝国海军在大裁军的浪潮当中,想尽办法将20多艘还没达到设计寿命的大型航母保存了下来,但是这些处于封存状态的航母,即便不考虑性能,只是启封也需要很多时间。
在纽兰共和国的支持下,梵罗国真有可能把南方次大陆发展成主战场。
这么一来,就得在该方向上投入足够的舰队。
要说,这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按海军提交的报告,哪怕在三个月内完成战争动员,让15支航母战斗群全都进入部署状态,那么在半年之后,真正能够处于部署状态的,也只有10支航母战斗群,因为最先完成部署的5艘航母必须回造船厂进行大修。只依靠10支航母战斗群,帝国海军根本不可能在三个大洋上同时掌握战略优势。
要说的话,在两个大洋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