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争霸 > 第100章 新军事学

第100章 新军事学(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其实,连击败纽兰海军都办不到。

换个角度来看,这其实是白华伟支持丁镇南的关键所在。

只是,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在一个由海军打主力的战场上,不要指望丁镇南提出的军事学说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往简单说,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在非战时期保持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

如果在和平时期维持一支庞大的舰队,那么没等到大战爆发,就已经被沉重的军费开支给压垮了。

此外,军备竞赛必然是大战的导火索。

只要海军还得依靠舰队作战,而且舰队依然是海洋霸主,那么这种通过舰队决战来确定胜负的交战方式就不会改变。

在正统的海军理论当中,都是谋求在决定性海上战役中击败对手。

不过,这套决战理论主要是体现在战役层面上。

要说的话,白华伟没有搞明白的,其实是战役与战略的区别。

不是说他搞不明白,而是海军军官在某些时候,更愿意相信自己最了解的军事思想。

第一次全球大战就是由海军军备竞赛引发,因此在战后,才出现了限制海军军备竞赛的国际条约。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在和平时期维持全球霸权,或者全球利益的海军力量,在战争时期不足以击败所有的对手。

这个特点,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体现得最为明显。

哪怕是在波伊战争之后,帝国海军把航母削减到15艘,也有能力维持全球存在与全球霸权。

可相对的,这点力量根本无法保证帝国海军在大战爆发之后,击败所有的敌人。

在战略层面上,海军就有区别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做为典型的技术类军种,海军对军事建设的依赖性更大,也更加注重在非战时期的战备水准。

不然,在论议两院通过法案限制海军拥有的航母数量时,海军上下也不会集体抵制。

就是这份法案,让周涌涛脱下了军服,并且在几年之后,以帝国首辅的身份重新回到了帝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