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内在关系(第4 / 5页)
虽然在独立后,梵罗国就依靠曾经是布兰王国殖民地的身份,在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左右逢源,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只要钱不是问题,梵罗国就能够从这两大集团购买任何想要的武器装备,且很少受到刁难,但是往根本上讲,梵罗国还是主要依靠北孤集团,与西陆集团的关系算不上密切。
在经济往来上,那就更加如此了。
纽兰共和国一直是梵罗国的头号贸易伙伴,而迢曼帝国跟梵罗国的贸易额,甚至比不上梁夏帝国。
也就是说,梵罗国与波伊国会同时向巴铁开战。
既然波伊国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动进攻,也没向巴铁宣战,那么就不大可能在梵罗国取得决定胜利之前参战。
如此一来,梵罗国不宣而战,跟鼓动波伊国参战没半点关系。
此外还有,波伊国与梵罗国一向不大对付。
在梵罗国正式跟纽兰共和国结盟之前,波伊国才是纽兰共和国的头号盟友,两国关系可以说如胶似漆。有了梵罗国之后,纽兰共和国逐渐疏远了波伊国,或者说降低了对波伊国的重视程度。原本很多应该提供给波伊国的援助,都落到了梵罗国手上,波伊国的现代化进程由此大受影响。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哪怕立即让第17装甲师去巴铁,在第7装甲师已经完成了扩编,而且能够继续扩充为野战军的情况之下,侯赛因政权最多也就能多存活一段时期,长则一个月,短的话恐怕连一个星期都没有。
此外还有,伊拉克是否战败,对大战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
毫无疑问,不管从哪个方面考虑,梵罗国参战,跟伊拉克没任何关系。
至于给波伊国打气,那就更不靠谱了。
那么,梵罗国为什么要不宣而战?
既然迪迦拉没有死,在没有特殊理由的情况下,就不该采取如此卑劣,会让对手同仇敌忾不的方式来发动战争。
在历史上,那些不宣而战的国家,没一个有好下场。
如果梵罗国参战跟波沙湾这边的战争无关,难道跟大陆战争有关?
显然,这个猜测同样经不起推敲。
波伊当局摇摆不定,根本就不是秘密,而且波沙湾地区联军云集,除了有即将扩充成野战军的第7装甲师,还有西部战区的第14机步师,因此波沙领导人未必有胆量在这个时候参战。
再退一步,就算波伊国参战,也未必会面向伊拉克,更有可能是对付巴铁。
往简单说,就是从西边攻打巴铁。
果真如此,在今天凌晨不宣而战的就不止是梵罗国!
真要能说服波伊国的领导人,那么不管是居中串联的纽兰共和国,还是梵罗国,都会首先搞定波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