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南方为重(第4 / 5页)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在周涌涛亲自出面后,帝国陆军才把储存在斯兰的主战装备移交给了陆战队。
当然,陆战队也做出了让步,比如把卡拉港与瓜港的守卫任务移交给陆军。
关键还有,在波沙湾战争爆发前,帝国一直以帮助斯兰进行战后重建为由,向斯兰运送作战物资。
到新历149年,国际局势已经是风雨满楼。
全球大战已经迫在眉睫,别说周涌涛,哪怕是换成文职首辅,也不敢大意,肯定会着手加强战备。
换种方式来说,动用规模相当的投送力量,也就是登陆舰艇,从斯兰出发,能够投送更多的作战部队。
显然,这就意味着有更大的胜算!
正是如此,在重返斯兰之后,帝国一直在加强军事部署。
其实,这也是内战一直持续到新历149年才宣告结束的关键原因。
帝国大举介入,斯兰内战完全能够在一年之内结束,而足足拖了5年,就与帝国的军事部署有关。
至于斯兰在帝国战略体系当中的价值,自然是不用多说。
要说的话,战前战备的时间还是太过短促。
到大战爆发的时候,储存在斯兰的军事物资总共还不到20万吨,主要还是陆军装甲部队的弹药。
此外,储存的燃料不到10万吨!
在这5年里面,帝国利用为斯兰提供军事援助,将大批在和平时期难以进行大范围转移的主战装备送到了斯兰,其中至少有2dg主战坦克,并且分散存放在几处军事基地里面。
当然,不是说帝国的领导人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提前6年就对第三次全球大战的爆发时间与爆发方式做出准确判断。
以当时的情况,真正需要提防的,其实是第三次南方次大陆战争。
关键还有,因为没有击败巴铁的把握,所以梵罗当局很可能会把矛头对准斯兰,趁帝国立足未稳,出兵攻打与占领斯兰,至少控制北部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正是如此,在决定出兵斯兰之前,帝国当局就已经做好了跟梵罗国交战的准备。说不定就是帝国有所准备,梵罗当局才放弃了出兵斯兰的念头。
直到斯兰内战结束,帝国当局才着手为全球大战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