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顽强奋战(第2 / 5页)
为了追求极致的轻量化,达到低于3吨的重量指标,只能想方设法的减重,比如采用即将淘汰的40倍径身管。
在研制AL-100A的项目启动之前,帝国陆军就已经确定,下一代大口径火炮的身管长度必将超过50倍径,而最后在东方集团内部确定的标准是54倍径,之前采用40倍径身管的火炮都将接受升级改造。
此外,药室容积只有22升,仅相当于标准药室容积的80%。
受此影响,AL-100A在使用普通炮弹、枣核弹、底排增程弹与火箭增程弹时所对应的最远射程分别为:17千米、21千米、25千米与29千米,均明显低于采用同等长度身管的榴弹炮。
当然,更加比不上采用54倍径身管的新式榴弹炮。
拿使用量最多的高爆弹来说,只是弹丸就接近50千克,而一个标准发射药模块的质量为3千克,通常会装填5到8个模块,在算上必不可少的药筒等装载工具,1枚150毫米炮弹的整备质量超过80千克。
按帝国陆军的标准,1个基数是48发炮弹与330个发射药模块,总质量超过4吨!
如果配有增程炮弹,总质量就会超过5吨。
也就是说,即便是“直-18”这样的重型直升机,一次也只能运送两个基数的弹药,飞行距离还不能超过300千米。
如果由“直-15”运送,效率会更低。
关键还有,帝国陆军装备的身管火炮,跟西陆集团的比,有效射程本身就偏短。
也就是说,与敌方炮兵对抗,AL-100A会因为射程不够处于下风,至少无法在炮战当中占到便宜。
要命的是,AL-100A还是战术机动能力几乎为零的牵引火炮。
虽然在设计的时候,帝国陆军要求AL-100A具备有限的战术机动能力,比如配备独立的行走单元,能在作战的时候自行转移阵地,降低对牵引设备,以及人员的要求,但是为了达到减重的目的,帝国陆军最后放弃了这个要求,只是提出配备一台小型发动机,用来驱动弹药装填机。
关键还有,AL-100A配属给空中突击部队,能让空中突击部队大展拳脚的,其实就是地形复杂的山区。
简单的说,AL-100A主要是用于山地作战。
高海拔对直升机运载能力产生的影响,就变得不可忽视。
这下,摆在帝国陆军面前的现实就是:哪怕能用直升机把AL-100A部署到靠近前线的阵地上,也会因为弹药补给困难而成为摆设。
如果把性能上的缺陷也考虑进去,AL-100A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