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一夜之间(第2 / 5页)
关键就是,需要由“运-15A”运送的,主要是大质量的主战装备,其他装备与物资能够用战术运输机,甚至是临时征用的民用客机来运送,因此实际的空运能力,肯定要比理论计算的高出许多。
此外,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花费几天时间才能完成军事动员,没有哪个国家能在一天之内让全部军队做好战斗准备。如果突击空运的时间达到1周,哪怕是5天,也意味着能够运送更多的突击部队,以及更多的作战物资,把原本仅仅是战役级别的空中突击行动,提升为战略级别。
毫无疑问,这是谁都无法忽视的巨大威胁。
要说的话,在获得了足够多的“运-15A”之后,帝国就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获得发动战争的绝对优势。
正是如此,纽兰共和国才会耗费巨资,研制能跟“运-15A”媲美的C-17A。
哪怕没有跑道,“运-15A”也能够在经过平整的场地上空载起飞。
要说的话,这也正是“运-15A”备受帝国军队青睐的关键原因。
说得直接一点,有了“运-15A”,帝国军队就能摆脱地面交通的限制,把作战部队送往任何地点。
其实,这也是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关键项目之一。
如果按照对军事战略产生的影响而言,“运-15A”超过了所有其他的作战飞机,重要性甚至在“轰-12A”之上。
就连迢曼帝国,也想尽办法调集西陆集团内部资源,牵头研制运载能力达到60吨的战略运输机。
可见,要是大战晚几年爆发,“运-15A”就能改变战争面貌。
即便现在,60架“运-15A”也能左右战局。
入夜之后不久,从帝国本土西北空军基地出发的“运-15A”到达,为陆战队送来第一批主战装备。
其中,就有22辆崭新的ZT-99B。
正是如此,“运-15A”成为第一种正式量产与服役的“第四代”军用飞机。
按帝国空军的规划,就算没爆发全球大战,也会在15年内,采购2000架“运-15A”用来取代全部的“运-11”,三分之二的“运-10”,以及近一半的“运-9”,并且跟全新设计的战术运输机形成高低搭配。在完成机队更新之后,帝国空军将获得以“运-15A”为绝对骨干的战略空运力量。
毫无疑问,即便对其他超级霸权来说,这都是一种极为恐怖,难以抵抗的进攻能力。
2000架“运-15A”,意味着能在24小时之内,将一个满编装甲师的全部主战装备送到这颗星球上的任何一处地点。关键是,放眼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能够在开战首日顶住帝国陆军一个装甲师的进攻,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都一样。这就意味着,梁夏帝国拥有打破战略平衡的王牌,能够在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时候发动战争,并且通过突袭来击溃主要对手。
当然,2000架“运-15A”产生的实际威胁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