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一路狂飙(第2 / 5页)
虽然后继部队还没有跟上来,但是对付梵军仓促设施的几处防御工事,坦克炮发射的高爆弹绰绰有余。
关键还有,梵军根本就没有能够对付ZT-99AL的反装甲武器。
DZ-68SD,其实就是在BZ-68式装甲输送车的底盘上,装了一套12联导轨式火箭弹发射装置。在使用专门的扫雷火箭弹,一次只需要齐射3枚,就能在前方800米的范围内清扫出一条宽度达到200米的安全通道。理论上,一个排的4辆扫雷车,能在15分钟之内开辟一条长度超过12千米的安全通道。如果需要扩大安全通道的宽度,还可以让4辆扫雷车同时工作。到底采用哪一种扫雷战术,由具体情况,比如部队的规模,或者想达到的突击行军的速度决定。
通过爆破的方式来清扫地雷,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效率高,而缺点也有,即未必能够扫除所有地雷。
为此,还需要给打头阵的主战坦克装上扫雷钏。
任何一种主战坦克在设计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安装扫雷钏的情况,在车体的首下装甲上留下用来连接扫雷钏的螺栓。
此外,营级装甲部队一般都配备有几具扫雷钏。
到14日下午,突击部队就已经到了特拉德的北面,并且在阿拉瓦利岭的西脉,准确说是梵罗沙漠南边的丘陵地带北面停了下来。
此地,距离特拉德不到20千米。
刘尊山在让部队为进攻做准备的同时,还派了一个侦察排前往特拉德,探查梵军的防御部署。
其实,这有点多余。
空军提供的情报没有错,驻守特拉德的梵军缺少坦克战车等装甲力量,而且没有在城镇外面构筑防御阵地。
要说的话,扫雷钏已经成为了主战坦克“必备”的外挂装备,其价值,不止是用来扫除地雷。
在波沙湾战争后期,特别是进入城市攻坚阶段,前线将士就发现,装上了扫雷钏的主战坦克是铲除街垒的利器,在快速推进的战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某些时候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正是如此,突击部队的2个装甲营各准备了8具扫雷钏。
接下来的进攻行动,反到没什么难度可言。
在工兵扫除了障碍,装甲部队迅速通过了雷场,只用了不到3个小时,就推进到了特拉德的郊外。
说是驻军,其实更像是一支治安部队。
相对而言,反到是沿着公路部署的雷场具有更大的威胁。
侦查部队在试图靠近的时候,就误入雷区,1辆轮式装甲车压上地雷。不过很幸运,那是一枚反人员地雷,没炸穿装甲车的底部装甲。装甲车里的3名官兵除了听力受损,以及轻微脑震荡之外,没别的大碍。
不过,这也在预料之中。
正是如此,在入夜之后首先投入战斗的是跟随突击部队活动,拥有4辆BZ-68SD火箭扫雷车的工兵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