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我的科学时代 > 第三百八十九章 红牡丹榴弹炮!

第三百八十九章 红牡丹榴弹炮!(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剩余的火炮三大件之身管自紧和电渣重熔,均属冷战时期的技术,对世界各国而言遥不可及。

虽然现在柳树沟兵工厂还没有突破并掌握身管自紧技术,但凭借电渣重熔和内膛镀铬两大杀手锏,已经可以将105毫米炮管正常寿命推到4000发高度,极限寿命达到1万发左右。

“余同学,我是不是听错了,你说的是四千左右?”李先生听闻微微错愕,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是的,四千,当然,仅限于105毫米口径,炮管口径越大,发射膛压越高,对钢铁性能要求越高。”余华点头肯定。

“那岂不是提升了二十倍。”李先生抽了口烟,平复心情。

“是。”余华依旧点头。

沉默。

“的确是的,大口径榴弹炮的炮管膛压非常高,一般是迫击炮的上百倍,而柳树沟和榆林所生产的钢铁均无法达到要求,造出来的炮管,寿命仅有300发-350发左右,我不允许使用柳树沟和榆林生产的钢铁造炮管。”余华大致介绍了一下情况,面容颇为严肃,正视面前的李先生。

柳树沟小型钢铁厂采用电炉炼钢体系,以铁水+废钢的方式炼制钢铁,榆林三叉湾钢铁厂采用氧气顶吹转炉体系,以铁水+吹氧模式炼钢。

两个厂生产的钢铁从质量上讲,与当前时代西方世界的钢铁质量,并没有本质区别,氧吹转炉技术只是产量上领先世界而已。

那么,以柳树沟和榆林生产的钢铁,能不能造重炮管?

当然能。

气氛微微凝滞,德胜李先生和一旁的李秘书沉默不语,通过这组数字,他们对于电渣重熔技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李先生看着正在散发滚滚热气的炮管坯件:“我还有个问题,西方国家,日本,还有苏联的炮管寿命大概是多少?”

“具体数据无从得知,只能有个大概,教授评估过,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炮钢质量世界第一,105毫米炮管正常寿命约在400发左右,英法美基本处在同一水平线350发左右,而日本280发左右,苏联大约是250发,极限寿命均为正常寿命1.5倍计算,但炸膛风险提高50倍以上。”余华给出目前各国100毫米火炮身管寿命数据,这组数据部分来源于庄教授,部分为客观历史。

当前1937年,世界各国对于火炮身管寿命的研究还停留于钢丝缠紧技术阶段,对于内膛镀铬技术均是摸索状态,大概要到40年左右,德子率先突破火炮内膛镀铬,然后日美意英跟进,让火炮寿命提升一个台阶。

至于法国,不好意思,已经投了。

但造出来的重炮管无论是寿命,还是质量,远远达不到余华制定的标准,长期使用存在炸膛的风险。

涉及重型装备,尤其是火炮,余华态度格外严肃,他不允许八路军装备使用可能存在炸膛风险的重炮,哪怕这个风险概率仅有万分之一。

有些事可以退让,有些事一步不让。

“造大炮不是小事,要求高我是支持的,现在使用这个电渣重熔技术后,炮管的寿命能提升到多少嘞?”李先生眼神露出认可之意,抽了口烟,好奇道。

“大概能到4000发左右。”余华给出了一个大概数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