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式大明宝钞

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式大明宝钞(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现在还没滑到山底下,还有机会救一救。

难道说,大就有派头?

纸币的价值,在于上面印的数字,不在于纸张的大小,大纸张难道不浪费吗?

自洪武七年,朱元璋设宝钞提举司制造大明宝钞后,没一两年就出现了“昏钞”问题,即“钞用久则昏烂”。

对于宝钞老旧破烂,朱允炆是表示十分理解的。

大家出门,不可能带一张平整的4a纸,总需要折来折去,揉几次,才能放到袖子的口袋里,这是纸,是不是铁,天天揉能不烂吗?

黄子澄摸了摸胡须,认真回道:“皇上,宝钞有利交易,这倒是事实,可宝钞发行量大,已有失控之势,想要重塑宝钞,怕是不易,除非普设中央钱庄,大量回笼昏钞。”

昏钞,即旧钞。

夏元吉对于商税与货币颇有研究,见朱允炆看过来,便说道:“大明宝钞在民间依旧有其地位,只是因滥发无节制,加之兑换与回收道路太窄,致使宝钞贬值过甚。如今设置皇家中央钱庄,通过充盈民间铜币,回收银两,平抑了银铜兑比。”

“以此效法,可增大宝钞收拢力度,矫正宝钞、银、铜兑比,并广设中央钱庄,稳定大明宝钞,规定宝钞发行皆需以金银铜为准备,必可重塑宝钞地位,继而扩大宝钞于民间交易。”

朱允炆十分器重夏元吉,这个有着大明“管家”之称的中年人,是一个少有的懂货币与经济的厉害人物。

昏钞出现之后,商贾就十分嫌弃,不愿意收,虽然上面写着一贯钱,却只能算作九百文花,老百姓虽然不识字,但也知道自己被坑了。

一来二去,谁也不愿意用昏钞。

洪武十三年,朝廷设倒钞法,各地设行用库,专门负责昏钞纳库易新钞,但要收取“工墨”费用。

洪武二十四年,进一步规定,凡钞有字贯可辨者,不问烂损,即收受解京,抑勒与伪充者罪之。

这些举措打通了钱钞回收的渠道,可问题是,钱钞发行量过大,大幅钱钞,回收时也不按钱钞字贯兑现,导致钱钞走向滑坡。

“朕想要完全回收旧版大明宝钞,打造全新的大明宝钞。”

朱允炆沉声道。

黄子澄与夏元吉惊讶地看着朱允炆。

朱允炆没有开玩笑,从桌案上拿出了一张小纸片,递给了两人,道:“大明宝钞虽是不错,但依旧有其瑕疵,在朕看来,除了滥发之外,最大的问题便在于宝钞太大。”

对于大明宝钞之大,朱允炆是想不通的,既然都纸币了,何必要弄成一张4a纸那么大,小一点不好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