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黜龙 >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临流行(15)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临流行(15)(第3 / 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张行想了一想,若有所思:“我记得清河似乎说是不久前放粮了?平原是没放?”

“是这么说的。”旁边一名车夫立即忍不住了。“不光是清河,汲郡、武阳都放了,就平原、渤海没放……地里东西都光了,就差到草根树皮那个份上了,我估计天一冷,真要这样了。”

原因嘛,不言自明,这年头官兵不能信,盗匪不能信,路上遇到的好汉不能信,坐地的豪强也不能信,很多时候,乡土关系才是真正有效的身份纽带。经历了一年义军高潮与官军的反扑后,想来河北人对此更是感同身受——如张金秤那般得势就不顾一切在老家乱杀人的,终究是少数,或者说早就被淘汰了。

现在知道这其中一位大汉是河北本地人,而且还跟车队主人是同乡,自然更加放松了一个层级。

“平原这边是义军主动撤了?”张行见状,晓得可以问些正经话了,便直接开口,却丝毫没有掩饰称呼。“我们来之前都还说在围城呢!”

“不能说是撤了。”护卫首领果然没在乎这个称呼。“寨子还杵在那里,但是不打了,兵马也调走许多,安德那里也是这般……据说是要集中兵马去打渤海什么的……不然我们怎么敢出来?你们要是想要去投什么义军,老早去东面。”

戴着斗笠的张行和雄伯南对视一眼,心下了然,这就是为什么要渡河过来亲自看一看的缘故了,根本不需要去亲眼见到大股义军,只是跟刚刚从前线撤离的当地人掰扯一二便已经晓得,诸葛德威没有说谎,义军这是力竭了,所以才不得不集中兵力寻求某方面突破。

但也有人是开了口的,张行甚至让一个半大小子上了自己的马,然后依旧牵着走。

时间渐渐往后,太阳渐渐高悬,可能是雄天王推车的缘故,也可能是张行嘴没断的缘故,周围百姓渐渐释然放松,便是那位老都管也重新出来,在车上与二人说了几句废话。

而此时,二人才晓得,这是长乐冯氏的车队,因为战事被迫停在了平原,如今战事缓和,方才趁机准备往北去,乃是准备先转移到平原郡治安德再说,而其他百姓则是准备逃难的,来蹭冯氏车队的护卫。

“长乐冯氏,现在管平原这边的,应该是冯五郎吧?”一直没吭声的雄伯南忽然自斗笠下开口。

听到这话,车队里的人明显一愣,态度也明显奇怪起来,像是更警惕,但又有些缓和的感觉。

清晨打开的城门,和趁机北上的河北大户和贫民,就是最好的明证,事关他们身家性命,他们一定是得到确切消息,做出周密思考后才会如此。

而义军刚刚力竭,却还有集中力量继续进取这个事实,也能进一步推断出来,诸葛德威的其他情报也多是可信的。

这个人是真心想把河北义军卖出去的。

“所以,平原算守住了?”心中念头闪过,张行继续来问。

“这算什么守住?”侍卫头子似乎是打开了话匣子。“半个郡都没了,况且守住又怎么样?郡里现在跟坟地一样,人人半死不活的。”

“是。”老都管略显迟疑应声,然后更是认真来问。“好汉哪里人,如何认得我们五郎?”

“我算是赵郡人,早年在信都厮混过几年。”雄伯南依旧坦然。“见过你家五郎两次,还吃过酒。”

“可口音不像。”护卫首领认真指出破绽。“你们俩口音都是东都官话,虽有些河北底子,但都带着河南调子。”

“天南海北,四下走动,口音早就杂了。”雄伯南说的是一等一的实话,似乎也不准备多解释。“不说官话说什么?”

可即便如此,也明显能看出来,这几句话一出来,车队内外的人还是放松了不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