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四.类比(第2 / 3页)
听到这个问题后,沈雁回有些啼笑皆非。不过已经隐隐猜到,不再那么意外就是了。
三次机会,他需要答对两次才能拿到止音器和疗愈方法。现在,他已经不能再问答案了。
不过,第一题已经让他对主教了解了许多,仅仅是涌上心头的直觉就给出了他一个不再显得离奇的答案:
主教霍祁自己。
--既然不需要听,那么说就更没有意义了。
真正的声音,是寂静无声;真正的音乐,是无声之乐。霍祁在那一刻醍醐灌顶:
当他过于追求乐曲的美、搭配、节奏和所引起的共鸣时,他已经忘了什么是音乐。
那些往日犹如天籁般的作曲,现在在他耳中皆如粪土。世间一切俱是杂音,也正是因为这些噪音,让他无法真正将整个生命投入音乐中……
于是,他自刺双耳,从此,不再用“听”来感受,他真正地将整具身体融入了音乐,用每一寸皮肤、每一个毛孔,去“聆听”声音的震颤、空气的变形、世界的回响,他在无声中产生了与天地万物的联系,用全部的身心去承受声波的共鸣……
震撼之中,沈雁回生起一丝敬意。这种境界,其实也是所有习武之人的毕生追求。只是,凡心杂念在所难免,如此痴狂更是难得,他不免想到了教坊九人,喃喃自语:“教坊之辈,只怕还远远未曾领悟音术要旨。”
连乐声在霍祁眼里都是打扰,那么,从人类口中说出的字句,又该对纯净的无声天地造成多少污染?
声带振动的频率、语言引起的歧义、语调带来的遐想,无不是对生命的浪费、对融入自然的阻碍。所以,将自己弄哑,仅用丝线感知乐器振动传递的信息,这才是最纯粹、最真实,剔除了一切无谓干扰的交流。
沈雁回凝思想来,这个直觉的答案也符合逻辑,当下更不迟疑,便以此作答。
“正是。大傩十二仪,他们所领会的只是皮毛,还远未达到主教大人期待的境界。”黑袍人道:
“当年主教大人从中原各处寺庙道观旁觅得九个孩童,便是觉得他们应有慧根。将他们带回天鹫峰后,悉心教导音术,又苦心造出极乐林,就是为了助教众脱去一切凡俗杂念,身心纯净。可他们仍为最庸俗的男女情意所困,在音术未成之际叛教而逃,终究不免落得如此下场,着实糊涂。”
见众人脸上皆现出鄙夷神色,沈雁回虽不敢苟同,却也不免惋惜。尤其是……
他止住思绪,听黑袍人提出第二个问题:
把主教大人弄哑的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