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永徽迷局 > 第一章 引子

第一章 引子(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昨日令守卫长等人见之心惊的那一对细剑,名为“易剑”,平时各自插于竹鞘中负在背后,看起来就像是用来担行囊的竹棍。如是的好处,便是不至于在过关进城或遇到巡逻武侯时被以“私藏利器”抓捕,但一旦出鞘,这寻常的竹棍就会显露出一对既细且坚的双刃剑锋。一柄银白色,由百炼精钢打造,锋利无比,另一柄玄漆色,由北冥玄铁铸成,硬度奇高。左右两手各执一柄,一黑一白,双剑四锋,正合《易经》里“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之意。而樊宁亦以自身对太极剑的领悟,精进出一套最适合这对细剑的剑法,取名“两仪剑法”,自她练成这套剑法以来,还未尝在白刃战中落于下风过。

此时此刻她双手执剑,挥舞如飞,剑锋寒光所到之处,霜叶皆被一斩为二,随着剑刃带动气流飞舞,时上时下,越聚越多,如彩练般萦绕在樊宁身侧,又随着双剑向天一指,訇然四散,飘然坠落,掩没在满地落红之中。

霜花与红叶映在黑白双剑上,惹得樊宁一时有些眼晕,她霍地收剑,转身欲回观里,绛红色的束发带随风飞舞。不远处,忽传来一阵拊掌声,樊宁回首抬眼,只见落日秋色里,薛讷坐在房顶上,笑意十分温暖。

少年的心事随着这一问昭然若揭,樊宁却没了往日的机敏,压根没看出他的心意,小嘴一撅回道:“我去做什么,满桌人尽是说着假话拍你弟弟的马屁,若是我忍不住呛他们可怎么办,你娘不得气病了。”

薛讷清潭般沉静的眸底流露出几丝憾色,却也没勉强:“那也不妨,改日我单独请你,去东……东麟阁。”

樊宁点头算作答应,一边轻推着薛讷一边送他出了道观大门:“我知道了,你快回去吧。便是不怕那些巡山的武侯,山间的狐妖女鬼总要畏惧几分的,快走吧。”

薛讷心里想着他倒真不怕什么狐妖女鬼,怕的唯有樊宁,可樊宁放在他肩头的手却让他乐于顺从。他跨上马鞍,垂眼对向他招手的樊宁一笑,随即扬鞭打马,很快便于山间林荫道的尽头消失了踪影。

樊宁回身跨过门槛,回到观中。古槐树下,李淳风套好了车驾,捋须望着东方若有似无的积雨云,对樊宁道:“住在观里恐怕耽搁明日一早面圣,为师现下就出发往长安去了。今夜有雨,往后天气怕是要转寒,你多穿些,莫要仗着年少贪凉”

李淳风号黄冠子,是个清癯瘦削的小老头,年近七旬,华发满头,却精神矍铄。他虽为道士,亦是博士,精通天文、历法、阴阳、算数等多门学科,为人潇洒不羁,不拘小节,上至天皇天后,下至乡野黎民,他都能与之畅谈不休。眼看樊宁这逾规越矩的赖样,他毫不生气,起身捋须笑道:“我说你这丫头愈发贼了,只看一眼,就能断出是死局了?不过是多跑一趟腿,就当消消积食罢,莫要那般偷奸耍滑。再者说,谁说为师掐算不准的?你看那西边有彩云飘忽,只怕不出一炷香的功夫,便会有贵人来此造访为师。”

樊宁不理会李淳风的说辞,绕着圈看着他,一副嫌恶之色:“啧啧啧,师父今日又去哪转悠了,身上的污渍像尿上了似的,真是腌臜……”

樊宁话音还没落,大门处忽传来一阵马蹄声,师徒两人同时伸长脖子向外张望,只见来人是个清秀的白面少年,他身量修长约莫八尺上下,瘦削文秀,身着联珠纹锦缎圆领袍,头配子午簪玉冠,即便隔着数十丈开外,亦能看出此人身份显赫。樊宁瞪大眼睛望着这来人,倒不是不认识此人,而是惊讶于为何他会在此时来到此地。而这男子见樊宁望着他,竟起了几分羞赧之意,不由得轻咳一声,眼神有些游离。及至道观门前,他翻身下马来,同其他秘阁局生员一般上前对李淳风插手一礼道:“李师父,太子殿下有令,明日一早,请李师父入宫,圣人与天后相召。”

樊宁乜斜了李淳风一眼,一叉柳腰,虽然穿着时兴的男装,动作也大刀阔斧,一举一动却免不了女儿家的娇柔:“所以师父算出要来的‘贵人’,就是这薛大傻子?”

“薛大傻子”本名薛讷,字慎言,今年十九岁,其父正是沙场上威名赫赫的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薛仁贵。是年初,薛仁贵因平定高句丽被天皇天后封为平阳郡公,虽然他仍率领大军远在辽东,薛家在长安城里依旧风光无限,薛讷也被沐皇恩,被征辟为“城门郎”,掌管皇宫各门卫禁。虽只是个从六品上的闲职,却也体现出天皇天后对薛家的信任优待,现下他人在太子李弘门下听差,襄助太子侦破一些积年大案要案,颇受太子赏识。

李淳风说的不错,此地虽在京畿,但山路难行,怕是三五个时辰不得入宫,樊宁点头答允,一甩红缨,一把揽住了李淳风的臂弯,语气里带了几分威胁的意味:“进城后,师父就找个客栈速速睡了罢,就算要去看望红莲姐姐,也莫要在平康坊逗留,若是再去吃酒,莫怪我……”

樊宁说着,揽着李淳风的手加力两分,令这小老头吃痛不已:“哎,哎,你这丫头可莫混说……快快松手,莫耽误了时辰,为师这便得出发了!”

樊宁这才接过他手里的包袱,麻利地放进车厢中,李淳风坐上车横抓稳马缰,又叮嘱了樊宁几句,驾车向山下赶去。

夜半时分,果然如李淳风所料,下起了淋漓的雨,樊宁守着浑天仪,少不得想起白日里薛讷所说让她去赴宴之事。作为从小到大的挚友,按理说她是当去的,可这两年薛家愈发显赫,有她这样的江湖混子朋友,于他而言毫无裨益,还会添人笑柄。全天下怕是只有薛讷这样的实心眼,才会不去努力结交权贵,只守着她这样撒尿和泥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樊宁为薛讷好,自觉应当主动与他疏远才对。

翌日清晨微光,下了一夜的雨终于停歇。是日休沐,几名生员候补结伴回长安探望亲友,偌大的道观里只剩下樊宁一人,她惦记着傍晚仍要去弘文馆别院取《推 背 图》的拓本,守在院里盯着日晷算时辰,闲来无事在槐树下练起剑来。

樊宁与薛讷自小相识,性情投契却又大相径庭:樊宁常随李淳风出入显贵府邸,布道或做法事,惯看人性善恶,机敏果敢,精于话术,乃是个十里八乡闻名的鬼精灵;薛讷却传说尚在襁褓时便被其父掉落马下,摔得两三日里只会瞪眼,连奶都不会吃了,及至七八岁,说话也是吭吭哧哧,时常磕巴,呆呆傻傻的,故而从小被坊间乡亲们称为“薛大傻子”。眼下薛讷迫近及冠之年,风度比幼年进益了许多,模样也愈发清俊,虽依旧不擅言辞,但头脑灵透,尤其擅长断案,去岁员外郎夫人毒杀继子之案,便是他从中看出了破绽,再由樊宁设计逼使犯人认了罪。

今日薛讷本应在城门局当值,怎的来这里了?能让他亲自来通传的事,想必不是什么小事,樊宁蹙眉问道:“出什么事了吗?怎的还要你来说?”

薛讷挠头回道:“太子殿下未言明,应当无事。此地路远,旁人不爱来,我是主动要求来的。”

薛讷这点小心思,逃不过李淳风的法眼,他的目光在薛讷面庞上逡了一圈,笑容里带着几分别有意味,又将去弘文馆别院的传符交回了樊宁手中。樊宁只当李淳风笑她明日还得弘文馆别院,一脸无奈,转向薛讷:“快到宵禁了,你还不回家去?仔细你弟弟又做文章,等你爹回来告你的状。”

“今日是太子殿下派的差事,旁人无从责难的”,薛讷说着,复翻身上了马,趁李淳风人在树下收棋盘,低声对樊宁道:“后日我家乔迁之喜,你……来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