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下元之祸(第2 / 5页)
薛讷沉在自己的思绪里,根本没听见他们的对话,只顾担心樊宁的安危,焦急拱手对李弘道:“殿下,家中急事,臣先回府去了。”
话题稍微有些沉重,李弘轻轻颔首算是同意薛讷的说辞,转言玩笑道:“对了,昨日我听说了些关于你那樊宁的事,听说这丫头武艺傍身颇为了得,等娶了她,你那丧门星弟弟便不敢再那般造次了吧。”
薛讷垂眼一笑,轻轻叹了口气,神色颇为清苦:“不知何人会有那样的好福气,能娶她为妻……”
“怎的,你与她表明心迹了?她拒绝了?”李弘莫名来了精神,上前两步,攀着薛讷的肩道,“可是你说的词不达意她没听懂?快说出来听听,本宫给你出出主意。”
“臣……什么也没说,被冤作朝廷钦犯,已经很苦了,我不想再节外生枝,更不愿她明明对我无意,却被迫要与我共处一室。等尘埃落定后,再谈私情不迟。”
没想到薛讷如此君子作风,李弘望向薛讷的眼神好似老父亲看女婿般的激赏,还没来得及开口赞扬,门外传来张顺的通传声:“殿下,风影前来,传李郡主的话,说薛府出事了,让薛郎赶快回去呢!”
按照时日算,高敏应当还没回来,想起那日在驿站,他切切察察欲言又止,要说的恐怕就是这“安定公主案”。薛讷马不停蹄,先去刑部查了证据,又赶往东宫去,向李弘汇报情况。
出了这样的事,不单李治与武则天心烦,李弘的心里肯定也不会好受,薛讷在侍卫的带领下,来到太子书房,只见李弘拿着一卷书,立在小炉旁,边煮茶边看书。
看到薛讷,李弘示意侍卫退下关紧房门,将手中书卷递给了他道:“想必你半路已听说了,这便是本宫此前曾与你提起的案子。”
薛讷一目十行,先匆匆扫过一遍:“此事既是宫廷秘案,必是天后吩咐了身侧的可信之人暗查,为何会传的如此沸沸扬扬,甚至连刑部的主事与长安城的武侯都误得了消息?究竟是何人走漏了风声?”
李弘沉沉望了一眼薛讷,没有回答,薛讷立刻了然:“贺兰敏之?”
听说家里出了事,薛讷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樊宁,顾不得礼数,三两步冲出房来:“怎么回事?”
风影拱手道:“郡马爷,方才郡主去府上的时候,听老夫人说家里的后厨遭不知哪来的贼人大肆破坏,还用鸡血在墙上写下血书,说你屡屡欺负楚玉郎君,威胁说要杀了你。现下薛小郎君卧病不起,好似说中了什么邪祟,你快回府看看罢。”
薛讷一愣,满脸疑惑,此事若说是薛楚玉所为,未免太过张扬。但除了薛楚玉外,自己又不曾得罪过何人。难道是弘文馆案的凶嫌?若是如此,此举不是平白无故让自己提高警觉了吗?。
“郡主听说郡马爷回长安了,让属下特来护送郡马爷回府,免得被歹人所害。”
“莫混叫”,李弘关注的重点显然与旁人不同,只见他负手蹙眉,下颌紧绷,数落道,“告诉你家郡主,就说是本宫说的,她也老大不小了,莫日日追着慎言胡言乱语,若是以后搂不住人,岂不贻笑大方吗?”
“本宫虽已发出诏令,禁止长安及各地官吏以此案为借口,扰民滋事,但散布出的消息,便如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须待真相大白方可破除妄语。慎言呐,虽然你尚有弘文馆的棘手大案在身,但情势不等人,可得再加把劲,天后的名节,大唐的安定,如今都系于你之身,本宫除了你,亦不敢轻信他人,这分量,你是明白的。”
“永徽五年,殿下一岁,臣三岁,积年的事看起来,倒是别有一番意趣”,说话间,薛讷已熟记案卷,双手将其奉回给李弘。
“是啊”,李弘笑着接过,在手心敲了两下,若有所指般说道,“李局丞的行走,从那时起就很飘忽,好似只有你在观星观那几年,他还算可靠。不说这些了,你今日前来,可是弘文馆的案子有何进展吗?”
薛讷将法门寺僧众遇害的疑点细细告知了李弘,又说起自己对于嫌犯如此了解法门寺的疑惑。李弘听罢,禁不住深深吸了口气,蹙眉问道:“你已看了安定的案子,你觉得此两者之间,可会有何勾连?”
薛讷一顿,回道:“目前尚看不出来,弘文馆别院的案子至今找不到作案动机,而安定公主的案子,则像是冲着天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