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1625 > 第一卷 起成都第八章 家庭会议

第一卷 起成都第八章 家庭会议(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郑煜城继续道:“这些天来,全靠小路又挖火井,又弄鱼苗,为我们郑家做了不少实事,俊材,你和你佳怡也辅助得很好,有这等为郑家出力的心思,便是好事。”老爷子突地话锋又一转,道:“但是,俊材,你需得知道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最紧要做的事,不是玩耍,不是赚钱,是要拼命读书,将来金榜题名,荣归故里,那才能真正光大门楣。至于佳怡,你一个女孩子家,便要少抛头露面,天天跑山间田坎,却像个什么样子。”郑俊材和郑佳怡不敢反驳,齐齐应了一声。

郑晓路心里却大不以为然,心道:“说了半天,就是不让儿子分心搞别的,只能一心读书。女儿就是啥事也不让做,只准呆在家里了。这老封建,忒地无聊。”

他正在腹诽老爷子,却听老爷子道:“今后这什么鱼呀、田呀的事情,就都由郑小路负责,你最近做得极好,今后便放手去做,凡事就不要拉着弟妹们一起搞了。你也是我半个儿子,这个家便有你一份说话的权利。我知道你接下来还有许多事情要做,那个什么网箱你做出来之后还没开始使用,听你说的稻田养鱼,也还没开始鼓捣。”老爷子伸手从那箱子里抓起十几个银元宝,估摸着也有100两,便将那些元宝扔到郑小路面前道:“别再拿着小弟那几个私房钱做事儿了,这些银子便拿去使用,多赚些银钱回来,也好让小弟安心读书。”

郑晓路心里一乐,这老爷子好玩,“士农工商”,这老爷子还是第一重“士”,于是叫自己亲生儿子去读书,以后就要走这“士”的路线,然后这半个儿子嘛,当然就是“农工商”一把抓,主要是赚钱养家了。“好你个死老头儿,这不是摆明了亲疏有别吗。不过我喜欢!嘿嘿!”郑晓路暗暗腹诽了老爷子一通,心里只是想着,如果真要叫自己去读书,叫郑俊材去赚钱,老子还不干呢。

接下来老爷子又从箱子里抓出一把碎银子,塞在郑俊材手里道:“这些碎银你自己收好,别又拿出去鼓捣什么鱼苗鱼网的。给我好好读书!”这却是老爷子知道郑俊材的私房钱都被郑晓路变成了鱼苗,因此又抓回给他。郑晓路想看看老爷子怎么奖励在这件事里出了力的大女儿二女儿,却见郑老爷子再无动作,只是把箱子一盖,吩咐郑佳忻道:“这些银子且收好了,都给我入好帐,省着点儿使用。”郑佳忻应了一声,便去叫了郑婆婆,两人吃力地将那箱子拖进内堂去了。

郑晓路也是大怒,见窗户关了,也不可能真的冲进人家闺房里去,便在窗外愤愤道:“今天且让你得意,过些日子,必叫你百般顺从,想摸你就摸你,叫你不敢躲闪。”说完这话,却觉得自己好像有些无耻,这些话哪能说得?不过郑晓路在后世当流氓当惯了,这话说了也就说了,却也不想改口,痞着个脸,自回房里涂药去。

当天夜里,郑老爷子送走了李大富,却把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一个义子齐齐叫到了大堂上来,郑晓路包着手,跟着郑俊材后面,心想:“这古时候就要搞家庭会议了啊?还真有趣。”却见郑老爷子将那银箱子放在大堂正中,便让儿子女儿们围着箱子坐好。

见人都到齐了,郑老爷子开门见山就道:“大家来看看,这便是今天卖鱼苗收回来的一千两银子。”三位小姐,一位少爷,便都认真去看那银子,他们平时读书倒是多的,这银子却看得少,不由得都有点眼花。郑晓路白天却看得够了,反而没把注意力放到银子上。郑老爷子见三女一儿都看得仔细,只有郑晓路没看银子,不知道在想啥,便以为他不为银钱所动,心中颇有些赞许。

待几人看完,郑老爷子就叹道:“我郑家自祖辈那里接下五十亩田产,百年来,坐吃山空,一代不如一代,祖宗家业,几乎尽数败于我等之手。到我这一代,家里除了五十亩田地,便空空如也,每每想及祖宗在世时,家里仆役成群,锦衣玉食,我就忍不住暗自垂泪。我又愚笨,年轻时三次赶考,却是连个乡试也考不中,你们可知为父的心中有多凄苦?为父年事已高,近几年常常惶恐,若有一日架鹤西去,却叫你们几个守着这空空大院,怎生是好?”

郑俊材听到这里,忍不住插嘴道:“爹爹,那田地不是很值钱吗?可以卖50两银子一亩呢,祖宗留下的五十亩田地岂非可以卖两千五百两。如果有一天没钱了,我卖几亩田地,不就有钱花了?”

“好了,散了吧散了吧!”郑煜城挥了挥手,便要一干儿女自行回屋。

“这样就完了?”郑晓路心想:“这也太偏心了吧,诺大一箱子银子搬回屋子,抓了一把给自己以钱赚钱,这个是投资,便也算了。那边抓了一大把赏给儿子,三个女儿却一个铜板也没给,这重男轻女是不是稍稍过头了点,真受不了这古代人。”偏偏三个女儿一句怨言也没有,这也太奇怪了,放到现代,那三个女儿还不吵翻了天去。

编者按:古代重男轻女非常严重,非常非常严重,读者朋友们如果为三位小姐鸣不平,千万别冲着我来,呃,对着万恶的旧社会开炮吧。

郑煜城大怒,一脚踢过来道:“祖宗产业,岂可随便变卖。”他这一脚含怒而出,竟是极重。

郑俊材没敢躲闪,生生受了一脚,便如滚地葫芦一般直摔到角落里,几个姐姐心疼小弟,齐齐想去搀扶,但见老爷子发怒,又不敢动弹。郑俊材却没摔伤,他年纪轻轻,身子柔软,摔到墙角里只一瞬间就爬了起来,嘟哝道:“我便只是说说,现在有了这千两银子,当然不必变卖田产。”

郑煜城怒道:“不肖蠢儿,变卖祖产之事,便是说也不许。想都不准想!你以后便是穷得要饭,也要把这田地给我维持下去。”原来这古人极重土地,祖宗留下的田地便似命根一般,有许多农民守着一两亩田地,宁可卖儿卖女,也不会变卖自己的田。除非真的活不下去了,才肯变卖自己的土地,因为土地产生粮食,而古代中国一直认为“民以食为天”,这土地就是天底下最重要的物事,这也是中国人留恋故乡之传统由来。

郑煜城平了一下气,道:“差点被你这个兔崽子打了岔,今天叫你们来却不是说这些个破事儿的。”他又拿手指着那银箱道:“这箱子里的东西,就是自祖宗以来,我们郑家真正靠自己挣回来的第一笔钱。”

他这句一出,郑晓路却吓了一跳,这郑家人可真有趣,一百多年来没赚过钱?全靠吃长工捐上来的田租?这也太有趣了吧。像你们这样搞法,别说吃空一个家,就是吃空十个家也是肯定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