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1625 > 第一卷 起成都第十二章 鱼饲料加工厂

第一卷 起成都第十二章 鱼饲料加工厂(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高达一米八的女将军、土家族兵、白杆枪……这难道是……郑晓路大惊,突然想起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女英雄来,而这女英雄所处的时代之乱,下场之悲哀,曾经让郑晓路这个愤青唏嘘不已。难不成,这个女将军就是那位名人?难不成,自己现在所处的时代,竟是那个乱世?

李大富领着那女将军来到郑家大院前,满脸献媚地道:“秦将军,这就是郑家了。”郑晓路一听“秦将军”三个字,再无怀疑,就如被五雷轰顶,全身立即变得僵硬。秦良玉,这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巾帼英雄,唯一凭借着战功被封候的女将军,文武双全,当世无双。她统率着声名赫赫的白杆兵,曾力抗满清,大败农民起义军。后来张献忠入川之后建立大西政权,势力囊括全川,但也攻不下她镇守的小小石柱县,直到张献忠败亡,清军入川,秦良玉还孤守万寿寨抗清数年。

但是真正让郑晓路震惊得混身动弹不得的,却不是秦良玉的威名,而是他终于想起来天启这个年号代表什么了,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这个朱由校,便是历史上无人不知道的木匠皇帝,这位木匠皇帝不爱江山爱当木匠,每当他在做木工活时,臭名昭著的魏忠贤就故意去奏事,朱由校忙着木工活的时候就厌烦国事,全权交给魏忠贤处理,于是九千岁魏忠贤就这么横空出世。

这位木匠皇帝活的时间却并不长,在位仅仅七年就会挂掉,天启七年时候,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就要登基,然后就是明末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张献忠屠川,接着又是清军屠川,杀得四川哀鸿遍野,十室九空,极是凄惨。

郑晓路惨然一想,现在已经是天启五年,再过得两年就要暴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我却在这里养鱼、磨鱼饲料,浑然不知危险已经逼近。

局限性!这个词语突然跳到了郑晓路的脑子里,没错,在这种小山村里,不论你想干什么,都跳不出人口、经济、生产力带来的局域限。而要想摆脱这些局域性,唯一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离开郑家村,去更大的地方谋求发展。

郑晓路灰溜溜地在村子里游走了一圈,将自己的“招聘告示”通通撕了下来,他突然发现,自己不能一直呆在这里,如果真的一直在这里,那么他胸中所学,他从后世带来的知识,根本无法发挥。看来,得做些去外面的世界的打算了。

郑晓路终究没有再发放那儿戏般的招聘启示,他用手上的余银,买了几万斤材料,再用一钱银子一天的工钱,让家里的七个长工帮着磨制鱼饲料。然后将这些材料卖给周围的鱼户,再购入材料,仍然只用七个长工磨制,然后再卖掉,就这样做着小本小利的生意。然而在他看来是小本小利的生意,在周围的人眼里看来,却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两个月以来,周围几个村庄的鱼户都来他这里购买鱼食。李家村的李大富也来了一次,一开口就订了十万斤,所有的郑家人都惊奇地看着郑晓路每天二十几两银子的入帐。待到金秋时节,各家各户的鱼儿都养大了,来购买鱼食的人也越来越少,山坡上的稻田一片金黄,收获的时节就要来了,长工们也开始忙了起来,没有办法到他的鱼饲料加工厂里来打短工了。

郑晓路点了点银子,三个月,只赚了一千五百多两,差强人意啊差强人意。如果这里不是郑家村,而是成都府,如果这里不是靠种田闻名的四川,而是养鱼盛行的江浙。自己就可以将厂房扩大100倍,1000倍,招700个,或者7000个工人,每天产生出上万两银子的剩余价值。

网箱里的鲤鱼这时候也长大了,经过半年时间的优胜劣汰,网箱里还剩下三万条左右的鲤鱼,这样的存活率在郑晓路看来真是十分委屈,要是在后世,起码能活下来二十万条。不过最后还能活蹦乱跳的三万条鱼,每一条都长得膘肥体壮,最轻的也有五斤,最重的高达十斤。不过郑晓路又开始犯愁了,这么多的鱼,这个时代又没冷库,也没冰箱,我要怎么才能把这些鱼弄出去卖呢?难道一篓一篓的背到鹤山镇去卖?这样搞的话,只怕鱼还没卖完,我就已经先累死了。

不妙,不妙,不妙,不妙,非常非常不妙!大事不好了!

编者按:有关张献忠屠川的争议非常多,有些人说这事不存在,列了很多清军造谣的证据出来,又有些人说这事存在,列了许多证剧出来证明。结果这事情一直争议着,没个结果。本书不想进行这种没有结果的争议,因此,本人选择了一种比较中庸的说法,就是张献忠屠了,清兵也屠了,大家都屠了就都把骂名担起来吧,谁也别跑路。

</a

这天,郑晓路正坐在院子门口发愁,在古代搞大规模养殖果然有点不靠谱啊,虽然我能养出来,但现在这个时代的保鲜技术,运输技术,人民的购买能力,真是各方面都跟不上节奏。我就如同一匹宝马,后面套了个破车,虽然我跑得飞快,但却老是得等着车子。正在自怨自艾,突然郑晓路听到村口传来一阵喧哗之声,远远地看见好大一队人,正列着整齐的长蛇阵,从村口鱼贯而入。随眼一数,只怕不止五千人。

军队,正宗的军队!郑晓路大吃一惊,虽然他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朝代,只知道一个天启五年的年号,但是明朝的军队在郑晓路的心目中可没有什么好印象。这军队要是进了村来,强取毫夺,那该怎生是好。

怕什么来什么,只见那只军队远远地转了一个小弯,便对着郑家大院行来。郑晓路仔细一看,走在最前面的居然是个熟人——李大富。

郑晓路第一想法就是,操,这土财主带了军队来抢咱们家了,转念一想,不对呀,这土财主比郑家有钱得多,又是亲家关系,他抢谁也不会来抢郑家啊。于是仔细一看,只见那李大富正点头哈腰地为身后一位将军带路,那位将军大约五十岁左右年龄,一身蓝色戎装,身材高大,最少有一米八,银色头盔,手提一根白杆长枪,龙行虎步,威风凛凛。但是!这位将军竟是个女人!

这位女将军后面跟着的士兵也都手拿白杆长枪,但是身上未穿铠甲,只是一身布衣,那布衣的样式不似汉族样式,倒有些像土家族人的装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