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1625 > 第五卷 定四川第九十二章 雪山上的猎人

第五卷 定四川第九十二章 雪山上的猎人(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都江堰,位于成都西面,临近蜀山边沿。自都江堰再向西,地势便陡然拔高,进入连绵无尽的蜀山地界。因此都江堰也是成都平原的西壁垒,自蜀汉诸葛亮时开始设兵护堰,常备一千二百名官兵守护着都江堰,并设有堰官,专司都江堰的管理之责,明朝仍有堰官,并且还增加了护堰兵,例如此时,便有堰官领着一千五百名官兵镇守都江堰。

此时在日隆乡的中央,一群脸上浮现着漂亮高原红的汉子,正在整装待发,领头的正是羌族好汉日渥不基,大山的儿子。他的头上戴着一个圆筒形的皮帽,帽子的正前方插着羊角。他的羽绒服早已磨破了,现在穿着的是一件用牛皮随意剪接成的皮袍子。

日隆乡的老乡长一脸沉重,将羌族村落里最好的神弓挂在日渥不基的背上,他嘴里叨叨道:“郑氏的信使来过了,他说朝廷不允许货车队上山,要抢夺他的家产。乡亲们的生活又开始一天不如一天,我听到大山在哭泣的声音。日渥不基,雪狼欺负我们,我们就杀死雪狼;虎豹要吃我们,我们就杀死虎豹。朝廷若要扼杀我们的未来,我们也必须发泄出自己的愤怒……羌族人的未来,只能由我们自己的弓箭来决定。”

乡长顿了一顿,又道:“我现在将日隆乡的至宝——羌角神弓暂时托付给你,另外,再给你五百名最好的猎人。”

日渥不基单膝跪地,静静地接受了羌角神弓,他认认真真地道:“乡长放心,我是大山的儿子,我会为大山献出自己所有的热情。”他低下头,头顶上的羊角皮帽上雪花沥沥。

乡长叹了口气,拿出一只羊角号,呜呜地吹了起来,号角声在寒冷的雪山顶上随着风儿远远地飘了出去,没多久,在日隆乡四面八方的山头上,都响起了同样的号角之声。

“咱们要遍地开花才是。”郑晓路挥了挥手,道:“让整个四川遍地开花!”

……

五月,气温已经大大转暖,不少地方的人都穿上了单衣。虽然是小冰河时代,五月的四川盆地仍然开始热了起来,但在川西的蜀山之上,寒气依然侵人。

日隆乡,海拔三千五百米,虽然是五月,日隆乡却仍然在过冬天,漫天的大雪刚刚停下,雪山上漫漫白色,金色的阳光从一座山头倾向另一座山头,于是在雪山上映出一个个巨大的山影。

一个羌族牧民从雪堆里找到了自家的只牦牛,拉着牛的鼻环将它们牵回家里。一边高一腿低一腿地踏着雪,牧民一边拉了拉自己的羽绒服衣领,让刺骨的寒风不能钻进他的脖子里。

凄厉的寒风也吹不散这些号角声中火热的战斗漏*点。

乡长挥了挥手,道:“去吧,大山的儿子!”

日渥不基随即出行,五百最精锐的羌族神射手猎人,跟在他的身后,向着雪山下的世俗之地出发,寒风吹,号角响,从日隆乡附近的山头上又汇集下来许多的猎人队伍,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普米族、景颇族、拉祜族、基诺族……这些从古羌族中分裂出来的小部族,纷纷派出了自己的猎人队伍,加入了羌族猎人的大军。

百川汇集,即成大海,羌族一族的实力虽然贫弱,但数十个民族的力量集合在一起,就成为了一只两千人的大军,这是一只寻找幸福生活的军队,没有什么可以抵挡他们火热的心。蜀山之险,不可以;冷风之寒,不可以;官兵之威,更加不可以……

……

这件羽绒服是郑氏一年多前运上山的,牧民用了两张完整的牦牛皮换来,对它视如珍宝。但是雪山上摸爬滚打,又风吹日晒,虽然牧民已经非常小心,但这件羽绒服仍然磨损了多处,已经补满了补丁。

牧民用闪亮亮的眼睛盯着身边的几头牦牛,心想:“差不多该换件新的羽绒服了。”可怜的牦牛并不知道主人正打着它们皮的主意,在雪地里慢悠悠地漫步着。

但是牧民只稍稍这样想了一下,就打消了自己的念头,因为郑氏的车队已经快要半年没上蜀山来了,日隆乡里的日用物资越来越紧张,几乎被打回了几年前的状态。

现在山上已经换不到新的羽绒服,只有偶尔才有人将用旧的羽绒服拿出来和别人交换物品,但那价格已经远非一两张牦牛皮能够换到。

铁锅、铁锹、绣花针、米、油、盐……几乎所有的物质都在疯狂地涨价,已经习惯了使用这些东西的羌族百姓,开始感觉到严重的不适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