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1625 > 第五卷 定四川第九十二章 雪山上的猎人

第五卷 定四川第九十二章 雪山上的猎人(第3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此时在都江堰西边不远住的山林里,一支两千人的猎人队伍,已经静悄悄地驻扎了下来,日渥不基站在小山头上,看着远处的都江堰热火朝天的淘滩工作,深深地皱起了眉头。

一个穿着汉人衣服的大汉顺着山坡跑了上来,对着日渥不基行了个羌族礼,用羌语道:“日渥不基兄弟,你来啦!”这大汉正是锦都镖局的姚方来,锦都镖局这一次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肖青还没有决定是否帮助郑氏造反,姚方来是自已偷跑出来的。

余楠点了点头,心想,也只有此法可用了。

第二天,都江堰的县衙门口贴出了告示,崇祯四年的都江堰岁修准备进行,要求附近的民夫们前来服役。此令一出,十里八乡的农民们背起各种淘滩工具,聚向都江堰来。

岁修乃是每年必行之役,都江堰附近的百姓们早已习惯,因此官府征集他们去淘滩,倒是没有多大意见,扛起铁锹就来了,何况岁修都江堰也是利民之事,对于百姓来说也有好处,百姓断断不会在这种事情上与官府闹腾。

一千二百民夫挽起裤腿,进入河道的淤泥之中,奋力地淘起河滩来。

往年民夫们都一边言笑一边干活,但今年却有点不同,民夫们一边干活,一边低声交头接耳。

都江堰的堰官叫做余楠,年三十,原本是个乡坤之家的少爷,后来他读了点书,考了个进士,家里再使了些钱,给他上下活动了一下,便领了个都江堰堰官的肥缺。这官可不小,在官职上是为正七品,与县令同级,手下领着一千五百名官兵,这就比县令威风多了。

再加上都江堰乃是成都平原农业之根本,地位极其重要,因此都江堰的堰官比起普通县令,无形中就官大了一级。

此时的都江堰也在戒严,余楠一双眉头深锁,有点郁闷地站在江边,看着面前巨大的水利工程。

一名绍兴师爷站在他的背后,哈着腰道:“堰尊大人,时间已经五月份,这月一翻过去,就是放水节,这护堰的工程,咱们还不搞,就来不及了。”

原来自宋代开始,都江堰就定下了岁修的规矩,每年春天枯水季节,都江堰就会断流岁修,修整堰体,深淘河道,明廷在都江堰的滩底埋了一块卧铁,要求每年岁修时,必须将滩上的泥沙深挖,直到挖得可以见到卧铁为止,这根卧铁铸于万历年间,成为了后来堰官们考核岁修是否达标的重要标准。

“今年不会有好收成了,唉!我到现在都没弄到好肥料,这庄稼怎么种得好啊?”一个农民满脸沮丧地道。

“就是,就算淘好滩,保证了都江堰的正常运转,咱们也别想种出往年那么多庄稼。”

“那你说怎么办?咱们现在扔下活儿,回家去?”一个大胆的农夫说道。

“那怎么行,堰还是得修的,若是没了这堰,咱们连种田的水都没了。”一个老成持重的农夫道:“但是修完了堰,咱们趁着这次来的人齐,应该一起向官府讨个说法,这郑氏究竟是怎么回事,是真的贼寇还是贪官污陷,总得有个说法。”

别的农民一头称是,一边手上加力,猛淘河滩,争取早日完工。

岁修在六月之前必须完成,然后六月都江堰就会开堰放水,称为放水节,一年一度,从不例外。

余楠深深地皱着眉头,道:“我也知道岁修必须尽快了,若是还不开始,六月之前就来不及。但是现在情形特殊,民心不稳,岁修需要聚集起一千两百名民夫一起淘滩,在这种非常时刻,聚集起上千民夫,我怕引起民变。”

师爷低头道:“堰尊所虑即是,但是……若因害怕民变而不岁修,破坏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只怕民变更烈……自宋朝开始,都江堰即有规矩‘岁必一修”百姓皆知这是关系农业生产的根本大事,若是不修,这兆头可不好。今年本来就没有了郑家的新式肥料,如果还没了都江堰的水利灌溉,我怕四周的农民们不用聚在一起就会反了!再者,朝廷也绝不会允许岁修中断。”

余楠皱起眉头,道:“那你说怎么办?必须修,又不能修,这该如何是好!”

师爷道:“县尊手下有一千五百名官兵可用,修堰时将他们全部调出,镇压百姓,以保民心安稳,不生异乱。此地距离成都府极近,我们事先向成都发出警报,以朱大人远见卓识,定知其中厉害之处,若发生乱事,朱大人断无不救之道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