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1625 > 第二十三章 螃蟹换兵粮

第二十三章 螃蟹换兵粮(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郑晓路仔细地回忆了一下,他当年玩过光荣公司的大航海时代,知道这个时候中国的名港口并不多,只有天津、上海、泉州、宁波、澳门这么几个地方。这其中天津是朝廷的重地,想不要想去碰,上海、宁波也驻有朝廷的重兵,自己虽然能攻下来,但未必能长时间地守得住。就算自己守得住,也没时间发展港口了。

至于澳门,现在应该是佛郎机人的天下,没事和他们抢澳门那真是发疯了。泉州则是郑芝龙的大本营。

想来想去,竟然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可供自己扎根。这两万多人的大部队,难道一直在水上漂着,漂完了粮食又乖乖回四川?

不巧的是,这百年里长江水流有点不大对劲,时缓时急,崇明岛的南边沙州在不停地塌陷,到万历年为止,崇明县城已经进行了五次大搬家。

整个崇明县城不停地在向北迁移,这样的情况下,什么城墙一类玩意儿哪里修得起来,现在的崇明县城只有一个泥土壁的城墙,那玩意儿还是个豆腐渣工程,一脚踢上去就能踢塌一段城墙。

这么不靠谱的城,又没有江南水师的拱卫,官员哪里肯待,再加上海盗刘香随时可能杀过来,因此崇明岛上的官员和衙役逃跑一空,弄得整个崇明岛完全进入了无政府状态。

现在崇明岛就靠着沙民们自发组织成沙兵来护岛,若是有海盗什么的要来攻岛,全靠沙兵,朝廷已经指望不上了。

崇明岛上的人口并不多,仅仅只有三万余人,其中青壮年有五千多,虽然理论上来说青壮年全都可以算成沙兵,但真正晓勇敢战的,只有两千多人。

到了天色将要全黑时,两万多斤螃蟹已经在阎王军的运粮船上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了。阎王军在江上留下哨船,以防被官兵越江偷袭,别的人全都上到沙滩上,架起临时的锅灶,烤、煮、炸……各种螃蟹吃法纷纷上演。

川兵大多没吃过这玩意儿,许多人连从哪里下嘴都不清楚,那群才领了粮食的沙兵见这些人笨拙,主人翁心理发作,居然跑进阎王军的营地里示范和教导川兵吃螃蟹。

一些沙兵的家人居然也跑进营地,帮着阎王军的士兵烹饪螃蟹,其中一个沙兵是个捕蟹能手,他一家人一起动手,捕了四十几斤螃蟹,此时这个沙兵背着四十斤换来的粮食回崇明县城的家里去了,他的老婆和老母亲还留在营地里,正帮着郑晓路升火煮蟹。

老太婆平白得了四十几斤粮食,心里高兴,对着郑晓路笑道:“大王,您是哪里来的啊?咱老太婆活了一甲子,还是第一次碰上您这么好的海大王。”

海大王是海盗的委婉说法,闹了半天,人家把自己当海盗……郑晓路干咳的两声,笑道:“老人家,你有见过带着几万人的海大王?咱们这可是正规军啊。不是海盗。”

那老太婆也不怕泄露机密,把崇明岛上的情况讲了个明明白白,她笑道:“老太婆看人准,您是个好大王,我把这些告诉了你,你也不会害咱们,是吧?”

郑晓路点了点头,又问道:“崇明岛上有海港吗?”

老太婆摇了摇头道:“没有,这地方建不了海港,整个崇明岛的四周都是浅水沙滩,内河船可以停泊,但稍大一点儿的海船是靠不了岸的。”

啧啧,麻烦了,郑晓路暗想,这地方看来不适合作为自己的海港基地了,若要与西洋通商,没有海港是万万不能的。看来崇明岛只能暂时作为自己的驻扎地,此时没有长期占领的必要。

可是海港终究得有一个,自己总不能依靠到郑芝龙的海港里去吧?那不成了寄人篱下?要到哪里云找一个既容易占领,又方便防守的海港呢?

老太婆摇头道:“几万人咋就不能是海大王了?以前的郑一官大王(郑芝龙),现在的刘香大王,都是手底下有几万人的海大王”

郑晓路汗了一把,心想,你居然把我比喻成郑芝龙和刘香,郑芝龙也就罢了,刘香算是啥玩意儿。他顺了顺气,向老太婆道:“婆婆,我真的不是海大王,是造反的山大王。”

“造反?”老太婆呵呵笑道:“别骗人玩了,你上岛就发粮食,这像是造反的人么?”

得,赶情造反就得把人都杀光才算造反,郑晓路抹了一把汗,问道:“婆婆,这崇明岛现在是什么情况,您给我说道说道吧。”

老太婆慢慢道来,原来崇明岛最近正处于无政府状态。这里本来是朝廷重要的战略要地,一直有江南水师在这里驻守,但是去年江南水师入川攻打阎王军,一去不回,崇明岛上就没了驻军力量,岛上只有很少的官兵和衙役留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