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斧声烛影 > 尾声

尾声(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a id="ft1" href="#fn1">[1]</a>唐高祖李渊从太原晋阳宫起兵,一手打下了大唐江山,因而太原是唐朝发祥之地,由此得了“龙城”的外号。

<a id="ft2" href="#fn2">[2]</a>完颜宗望: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次子,又叫斡离不。

<a id="ft3" href="#fn3">[3]</a>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一年多后,赵匡胤最小的儿子赵德芳神秘暴病身亡,年仅二十三岁。至此,赵匡胤之子全部死去,愈发加重了“斧声烛影”的迷雾。

为了澄清流言,赵光义不得不重新启用宿敌赵普为宰相,令其将生母杜太后临终遗言公诸于世,证实太祖皇帝是遵照太后遗命传位给自己,打算以此餍服人心。赵普之前任宰相时,班次在赵光义之上,二人争权多年,后以赵普失利被罢宰相告终。赵普为讨好新皇帝,为重新回到中枢位置,又献上“金匮誓书”之计——他曾奉命将杜太后临终遗命写成誓书,末尾还署上“臣普记”,封存在金匮之中。赵光义大喜过望,命赵普依计行事,赵普迅即向世人公布了誓书一说,称杜太后留有遗命:太祖皇帝将来须将帝位先传光义,光义再传廷美,廷美传于德昭,此即著名的“金匮之盟”。然因事隔太祖之死已有六年之久,时人多怀疑是赵光义勾结赵普所编造出来的谎言。

齐王赵廷美这才知道自己原来也在誓书名单上,喜之不胜,颇以储君自居。他也如当年的晋王一样,广结朝臣,交游俊杰,如宰相卢多逊、都指挥使皇甫继明、名士潘阆经常出入其门下。

很快,赵普得到赵光义授意,上书告发赵廷美、卢多逊谋反。二人立即被逮捕下狱,以谋逆罪被流放,卢多逊流放海岛,赵廷美幽禁于房州,即后周废帝柴宗训暴毙之处,最终忧悸死于贬所。受到牵连的人极多,包括都指挥使皇甫继明等,只有赵廷美心腹谋士潘阆神奇逃走,不知所踪,赵光义派人追捕多年,也未有所获。直到后来宋真宗即位,潘阆才被地方官府意外捕获,械送京师。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宋真宗亲自召见交谈后,不仅无罪开释,还任命潘阆为滁州参军。后来潘阆以诗名显达,其生平所为亦扑朔迷离,引来诸多猜测。

至于传国玉玺,一直无人知其下落。到北宋哲宗时,有农夫段义耕田时发现一方玉玺,上交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秦始皇所制传国玉玺。而朝野有识之士多疑其伪,遂成历史之谜。

赵光义在“斧声烛影”的重重迷雾中即位,心知有得位不正之名,人心难服,既已失去传国玉玺下落,便只能倚仗建立不世之功来巩固政权。恰好赵匡胤当政时极为节俭,所置封桩库中金帛如山,当赵光义亲眼看到时也不免啧啧慨叹,道:“先帝每焦心劳虑,以经费为念,何其过也!”有这么多钱,不用发愁军费,遂决意兴兵讨伐北汉。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皇帝赵光义亲率大军出征北汉,希望攻灭北汉来实现兄长未能完成的功业,以树立威望。路过澶州时,有一县吏于路中献策言事。赵光义听说此人姓宋名捷,极为高兴,道:“宋捷,宋捷,宋朝大捷!”认定必克北汉。

宋师出军时,辽国曾派遣使者出使宋朝,质问兴兵北伐的原因。赵光义答复道:“河东逆命,所当问罪。若北朝不援,和约如旧,不然则战!”表示只要辽国不出兵援助北汉,那么太宗皇帝仍然会维持之前太祖皇帝与辽国签订的合约,不然将兵戎相见。

宋军兵围太原后,辽国派出数万骑兵赶来解围,但中途为宋军截击。北汉皇帝刘继元内外交困,不得已出城投降,北汉遂告灭亡。赵光义早就厌恶太原有龙气的说法,派兵在太原城内纵火焚烧庐舍,彻底焚毁了这座著名的龙城<a id="fn1" href="#ft1"><sup>[1]</sup></a>。大火起时,城中尚有许多百姓来不及转移,均为大火所吞没。

河东之战,大宋虽大获全胜,得十州四十县,然北汉国力凋敝,国困民穷,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好处,政治上的象征意义远远胜过物质上的利益。

即使有了传国玉玺,依然没能镇守住大宋江山。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女真铁骑踏进开封,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均当了金人俘虏。宋宫中所有的法驾、卤簿等仪仗法物、宫中用品、书籍、印板、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各州府地图,连同宫人、内侍、伎艺工匠、倡优、府库蓄积,包括那方真伪难辨的传国玉玺,全部被金人席卷北上。北宋就此灭亡,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外族统治中国。

最为离奇的是,传闻金军统帅完颜宗望<a id="fn2" href="#ft2"><sup>[2]</sup></a>的相貌跟宋太祖赵匡胤一模一样,民间纷纷猜疑完颜宗望是赵匡胤转世,前来报宋太宗赵光义夺国之仇。

同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应天府<a id="fn3" href="#ft3"><sup>[3]</sup></a>即位,重新建立宋王朝,史称“南宋”。因其无子,遂宋太祖七世孙赵昚为养子,立为储君。因而北宋皇帝除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本人外,其余都是赵光义的子孙;而南宋皇帝除宋高宗赵构外,余者均是赵匡胤的后裔。

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因果循环的报应?

后人有鼓词唱道——正是那:“日上三竿眠不起,算来名利不如闲。”从古来争名夺利的不干净,教俺这江湖老子白眼看。陈桥兵变道的是“禅了位”,那柴家的孩子他懂得什么?你看他作张作致装没事,可不知好凑手的黄袍那里拿?“有大志”说出得意话,那个撒气的筒子吃亏他妈!让天下依从老婆口,净落得烛影斧声响嗑叉!说不尽大宋无寸干净土,你看那一个汉寝唐陵不是栖鸦?

倒也不是全无收获。赵光义极其赏识北汉名将刘继业,太祖皇帝在位时代表北汉出使大宋的使者刘延朗即为其第六子,其妻则是宋臣折御卿的亲姊姊。宋军大军压境后,北汉君臣人心惶惶,唯独刘继业在太原城头防守苦战,甚至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以后,还在坚持战斗,赵光义爱其忠勇,很想招为己用,于是派折御卿去招降姊夫。折御卿晓以利害,刘继业为保全城中百姓,北面再拜,这才释甲开城,迎接宋军。赵光义大喜,立即授刘继业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并加厚赐,复姓杨,名业。之后杨业成为宋朝著名将领,史称杨令公,其本人与后代的事迹被演绎成各种各样的戏曲和故事,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杨家将》。赵光义又令杨业第六子杨延朗在军前演练著名的杨家枪,叹为观止,命人画下招式教习宋军。

赵光义自觉奇功盖世,志得意满,不顾之前与辽国的合约,欲乘胜北伐,志在夺取燕云。之前太祖皇帝在世时,一直对辽国采取守势,设立封桩库,预备以重金赎回燕云十六州。后辽国汉人重臣韩德让代表契丹与大宋签署协议,约定互不侵犯,也默许等赵匡胤的封桩库积满五百万贯钱时,便将燕云还给中原。赵光义擅自开战,用的就是封桩库的钱,不仅撕毁了合约,也等于让赵匡胤用金钱和平解决燕云十六州的努力完全付诸流水。

事实正如赵匡胤在世时所预料的那样,契丹乃大宋第一劲敌,其铁骑军力远胜北汉。赵光义轻率北征,立即陷入辽国骑兵的包围中。几番恶战下来,宋军大败不说,连赵光义本人的屁股也中了两箭。据说射中赵光义的是一名辽国女将,骑术精湛,脸上文有两朵鲜红的梅花,十分醒目。若不是北汉降将杨业拼死相救,护着赵光义杀出重围,只怕大宋皇帝就要成为辽国女将的俘虏。

此为大宋立国以来第一次采取攻势,与辽国正面交锋,宋军的失利不仅是一场败仗,也成为宋朝积弱的开始。

宋军一败涂地,溃散途中,赵光义一度失踪,去向不明。军中以为皇帝已死于乱军中,因国不可一日无君,一些人准备立跟随大军出征的武功郡王赵德昭为帝。正行事时,赵光义又离奇归来,与事者均惶恐不安。回去开封后不久,赵德昭即在被赵光义厉声呵斥后自杀身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