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隆万盛世 > 991农谚

991农谚(第4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很快,就有中书离开去户部和都察院找人。

对于防灾、救灾一事儿,魏广德可不熟悉,他还没有主持过类似政务,所以今日的事儿,主要就是张居正和王国光、葛守礼在商议,安排,他就是在一边听着就是了。

而农业的起源远早于文字记载,所以农谚的起源也可能是在有文字记载以前。

如果说,音乐、舞蹈、歌谣都起源于劳动,那么,农谚可能就是农业劳动中从分化出来的歌谣的一支分支。

类似的还有三人分丙,八日得辛等,都是古人预测来年气候,指导农业生产的谚语。

其中丙通“饼”,饼就那么大,如果分的人多了,大家都吃不饱,分的人越少自然越好。

所谓“一龙治水,十牛耕田,三人分饼”,这些指标分别对应着雨水情况、田地耕种难度以及粮食收成。

前有一龙治水,后有十牛耕田,可不就是预示着来年怕是有大水,不仅影响漕运,还影响大明各地的农业生产,这就不是个小事儿了。

好吧,钦天监职能就是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书,还有就是阴阳之术。

现在发现明年天气怕是不好,这不就马上报到礼部,再往上奏,让朝廷早做准备。

要说这农谚的来历,就很有些历史。

如“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等农谚,见之于明朝的《沈氏农书》;“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等农谚,则见之于明末的《天工开物》。

本来是轻松坐在这里喝茶聊天等着散衙,没想到临了却被万士和打断,三人的表情自然都不轻松。

“那”

张居正沉吟片刻就说道:“那就招王国光、葛守礼来内阁议事,工部那边,朱尚书此刻还在徐淮,正好可以负责此事,到时候知会一声就是了。

现在朝廷能做的,就是派出御史巡视河道堤防,户部筹集钱粮以备万全。”

过去魏广德对这类农谚其实颇不以为然,可是到了明朝,他就算心里不信,可也不得不考虑周遭人的看法,所以听到张居正的话,就是微微点头。

“若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等农谚,见之于唐朝的《朝野佥载》;“欲知五谷,但视五木”,“耕而不劳,不如作暴”,见之于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

古书中引用的农谚,还往往冠以“谚云”或“古人云”字样,说明被引用的该句农谚起源更早,到底早在何时,就不一定都能在文献上找到。

至少目前所知,有些农谚可以远溯至数千年前,如浙江农谚:“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一句,同样见之于西汉公元前一世纪桓宽的《盐铁论》轻重第十四:“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骤雨不终日,飓风不终朝”。

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相似。

由于农谚的来源可以不断地追溯,因此后世也认为农谚的起源是与农业起源一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