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隆万盛世 > 第954章 1043保密

第954章 1043保密(第3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他是工部尚书,自然知道铜和铁的区别。

商家操纵银钱比价,利用朝廷规定征银而不征钱疯狂盘剥百姓小民。

所以在隆庆三年时,谭纶就曾奏议:"请令民得以钱输官,则钱法自通"。

实际意思就是废除征银而不征钱,小民可以按照朝廷的诏令以钱抵银。

此次魏广德冲定的钱法,就是要把此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

商家可以炒作银钱价格,但是官府必须按照一两银子对1120文制钱收赋税。

实际上只要细心就会发现,朝廷规定的明钱是七十文折一钱银子,而对于私钱,则是六十文折一分银子。

换句话说,就是明钱兑私钱是一比8.6,一钱银子等于十分银子,十六钱银子等于一两。

按说,嘉靖朝好像就已经把明朝的钱法给定下来了,其实没有。

因为虽然朝廷定下来银、钱的兑换,但是官府却是不管的,也就是小民以钱兑银价格浮动,并未严格按照朝廷规定执行。

铜钱多时,银价高涨,而白银少时则铜钱涨价,一些大商户也借此盘剥百姓和小商家。

只要官府明确银钱价格,商家可以牟利的空间也就小了。

“要不,朝廷也仿前宋旧事,推出铁钱?与铜钱按一比十兑?”

谭纶小声建议道。

“铁钱可比铜钱难铸多了,又容易锈蚀不便保存,真要铸造小钱,还不如把小平钱降低成色来的简单。”

朱衡开口说道。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则是,嘉靖皇帝还下了一道旨意,那就是"课税及官俸俱用银"。

嘉靖四十二年,"停鼓铸,自后税课征银而不征钱"。

正是因为有了这道旨意,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一直持续到数百年后。

后世人教版六年级课文《粜米》,选自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讲的是旧中国的农民丰收后去粜米,虽然米价跌了,却不得不忍痛贱卖的事。

而自此大明银钱价格变化,也主要集中在地方缴纳赋役之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