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隆万盛世 > 898反对

898反对(第4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本该给他提供重要咨询参考的内阁首辅李春芳在这个时候却表现的很是犹豫,让他的思想也逐渐偏向了高拱一方。

京城的风向变化,远在彭泽的魏广德当然不知道。

他已经书写完自己的奏疏,然后和那份奏疏抄本一起,重新放回到那个盒子里,挂上锁锁好。

等下,这个盒子就要交给那个驿卒,由他们带回京城。

别便宜没占到,自己还惹一身骚,那就不值得了。

所以,郭乾是巴不得闹大,让朝廷把他免了,可以回家养老,免得树敌太多,养老都成问题。

不过他想离开,朝廷自然不会轻易放他走。

毕竟是兵部尚书,事关军国大事,而且他还是隆庆皇帝钦点的。

刚刚上任没多久就要离开,多少也有些说不过去。

但是因为上次的廷议,这次公开站出来反对的声音出人意料的小了不少。

当然,不是说当初反对的人都改变了立场,而是在这几个月里,那些态度最强硬的科道言官大多被外放出去。

这些自然是高拱的手笔,自然不服他,那就调出京城去。

剩下的那些人,看到这样的光景,自然心里就投鼠忌器。

除了郭乾、朱衡等六部尚书还敢在内阁大声反对外,其他人大多哑火。

所以,他现在只能以一种近乎执拗的性格激怒内阁阁臣,甚至隆庆皇帝。

至于朱衡,他一直就反对互市,这倒不是他看得更远,而是不希望资敌。

而此时的隆庆皇帝也是因为阁臣和六部尚书之间意见不一,感到左右为难。

他本就不是一个有担当,有决断的皇帝,虽然能听取臣子们的话,可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还是表现出一丝优柔寡断的缺点出来。

抚赏银,这让隆庆皇帝心里也有些不舒服,他很不想答应,可是他最信任的大臣、老师高拱在他面前一力支持,同时他也比较信服能力的张居正也是这样的态度。

即便是侍郎这样的重臣,也不想被调到南京去做尚书。

至于郭乾敢闹,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不满此事。

要知道,大同和议这可是兵部的事儿,内阁横插一手不说,居然还答应优厚的抚赏。

好吧,如果真议和了,这兵部尚书当起来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实在是前后变化太大。

虽然短期内,大明在边镇的大量驻军不会全撤,但是之后的重启的屯田,背后受损的那些世家大族可都是不好惹的主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