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章 永兴之战(七)(第3 / 4页)
尽管投降的决定对六万唐军而言来得非常突然,但并没有引起唐军士兵的抵触或者愤怒,相反,当黄君汉告诉众人,齐王殿下已经答应将他们全部遣返回乡和家人团聚,大营内顿时响起了一片经久不息的欢呼声。
粮食断绝,战争意志已经消失殆尽,已经没有人再愿意为唐朝卖命了。
西面十里之外,从富水河口驶来的二十艘两千石大船成了临时渡船,将一船船投降的士兵运到北岸,便立刻被隋军骑兵带去临时战俘营。
每一次被带走的降卒都不会超过两千人,这也是处理降卒的常用手段,在投降之处降卒情绪往往不稳定,大量降卒聚集容易造成动乱或者哗变,所以必须要严防大量降卒聚集。
张铉骑在战马上,和数十名大将一起注视着降卒渡河,而徐世绩则负责率军去收缴堆积在岸边的大量兵甲。
张铉随即令人将黄君汉心腹先带下去,他问房玄龄道:“军师怎么看此事?”
“此事应该不会作假,只要我们谨慎一点,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关键是殿下愿不愿意接受黄君汉的投降,或者说愿不愿意接受这六万军队,微臣觉得这才是关键。”
张铉沉思片刻道:“坦率地说,我能理解李孝恭做出这个决策的艰难,因为放弃六万南郡士兵,也就等于彻底放弃荆州南部从长江到南海的辽阔疆域,李孝恭一定会因为这个决定而遭到李渊的严厉惩处,相信他本人也明白这一点,只是他已经没有选择余地了。”
“殿下是接受投降了?”
“为什么不接受?”
这时,几名隋军士兵将黄君汉带着张铉面前,黄君汉单膝跪下道:“黄君汉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望殿下收录!”
黄君汉在历史上也是一员声名显赫的唐朝名将,不亚于屈突通,在投降唐朝之前,黄君汉在襄阳郡做了十年的鹰扬郎将,他同时也是黄氏家族的重要人物,世代官宦,祖孙三代在江夏和襄阳一带拥有极高的声望,
尽管他和李孝恭的个人交情很深,但鸟择良木而栖,黄君汉已对唐朝失望透顶,这一次是他真心诚意地投降北隋。
他的断臂求生之计虽然帮助李孝恭顺利撤离富水,但同时也断送了唐朝灭萧铣的所有战果。
张铉笑道:“李孝恭的这个决定同样会让我们顺利拿下江夏乃至整个荆北,不费一兵一卒。”
房玄龄也醒悟过来,一竖大拇指赞道:“还是殿下看得透彻!”
.........
当天晚上,张铉便和黄君汉达成了投降的具体细节。
天刚刚亮,一队队的唐军士兵走到富水岸边,将兵器和盔甲放下,随即到西面十里外渡河北上,接受隋军整编,这便是最关键的一个细节,降卒和兵甲必须彻底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