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汉帝国 > 第三十八章 墨家下山

第三十八章 墨家下山(第4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我告诉你们,把面团发酵之后,待得有了酸味,再用这东西来做,面团就会疏松爽口,特别好吃。”周阳笑着给他们指出一条做美食之法:“你们爱吃锅盔,可是,锅盔太硬。若是有了这东西,锅盔就好吃得多了。”

说到此处,周阳心中蓦然一动,汉军若要出营行动,就要多带锅盔。锅盔虽然易保存,却是太硬,对将士们的身体有碍,吃多了,会让他们肠胃不适。若是把面粉发酵之后,再做成面食,就会松软得多,对将士们的身体很有好处。

马上就要与匈奴进行生死大战,在大漠上行军,往往数日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冷硬的锅盔,这不太好。

这事得加紧办!

“真的?”墨家弟子有些不信。

“锅盔!”

立即有墨家弟子笑道。

锅盔起源于长平大战。当时,秦赵相持,秦昭王动用了举国之力,为前线输送粮草。长平大战,秦赵双方投入的军力相差无几,按照兵法“倍则围之”,秦国没有优势兵力,白起不可能把赵军围住。白起之所以做到这一点,那是他利用了长平地形复杂的有利条件,把赵括的大军引诱到险要之处,秦军扼守住险关要隘,赵军插翅难逃。

秦军是围住了赵军,可是,有些秦军为了堵住赵军,不得不驻扎在山上,没有水源,这用水就是一个大麻烦。而秦国地处关中,粮食以麦为主,秦军多吃面食。面粉要和,就需要水,在山头上,哪里去找水呢?这得从后方输送,这对秦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为了减轻负担,秦昭王下令,先把面粉和好了,再运到前线去。前线的将士们,只需要烤熟就行,既减轻了秦军后勤负担,又为秦军节省了时间,这是一举两得。

“等这事完了,我做给你们品尝。”周阳信心满满,这要用到军队中去,这事得试试。

“好喽!”墨家弟子们齐声欢呼,周大帅神奇不凡,他做的面食,肯定与众不同。

“石灰和碱遇到一起,会有什么变化?”周阳把石灰和碱碰碰,什么变化也没有。

“哪有变化呀!”墨家弟子不住摇头,根本就不信会有变化。

“你们瞧好了。”周阳从高台上下来,把石灰化在早就准备好的清水中,一阵热气冒上来。石灰入水,会冒热气,这是数千年的经验,墨家弟子不知道见识过多少回了,一点也不惊奇,只是围着周阳,没有说话。

秦军将领王陵领到面团,和兵士一起升火烤食。当时有一个困难,就是没有锅,面团只能烤着吃,兵士们烤面包,花样繁多,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不一而足。

王陵顺手把头盔摘下来,架到火上去烧,把面团拍打几下,丢了进去。没成想,一烤之下,竟是麦香阵阵,诱人流口水,他把头盔取下来一瞧,面团焦黄了,比起兵士们的烤法更好,更适用。

于是乎,秦军兵士争相仿效,锅盔由是得名。长平大战之后,锅盔就流传了下来,就是现代社会也还存在,只不过做法新奇多样了。

用头盔来烤面团,为秦军将士所喜,还唱出了一首歌“锅盔锅盔,麦面锅盔。铁盔硬面,焦黄香脆。烟薰火燎,又厚又黑。千古战饭,大秦锅盔!”

长平大战之后,关中之地特别流行锅盔,神农大山就在关中,墨家弟子没少吃锅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