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老鼠岭打天灯(第2 / 2页)
换成个旁人兴许真让火居道唬住了,可别看大少爷平常不着调,好歹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吃过见过,何况他们当初也是因为一条狐狸皮转的运、发的财。很早以前,祖上便是猎户,以擅于猎狐著称,那会儿没有猎枪鸟铳,全凭下夹子、放套子、放鹰纵犬,再不然就是开弓射箭。有一年冬天猎得一只白狐,白狐皮又称“草上霜”,极为罕见。因为这种狐狸行动奇快,疾奔之际有如在草上御风而行,民间称之为飞狐,霜是指狐狸从头到尾都是白的,没有一根杂毛。飞狐通常个头儿都不大,成年的老狐也就二尺来长,一张皮子刚够做条围脖。而家祖打到的这只飞狐,身长四尺有余,膘肥体健,通体洁白,唯独嘴岔子是黑的,按迷信的说法,狐狸只要嘴岔子一黑,那就是有年头儿快成精了。并且来说,当时正值三九,正是皮毛最好的时候。
这天员外爷又在堂屋之中摇头叹气,对夫人说道:“你别看别人都叫我大善人,可也有暗中说我的,让我听见了,你知道别人怎么说的?人家说我隐恶扬善,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做好事儿都是给别人看的,并非真心为善,要是真心为善,不能没子嗣。我寻思上天有眼、神佛有灵,该让我有个儿子才是,想来想去,却该怪你,你说你跟我这么多年了,我要你有什么用?你怎么就不生养呢?还别说生孩子了,你琢磨琢磨,你跟我到现在,连个响屁都没放啊!”
他家祖上知道这是得了宝贝,千方百计托关系找人将这条白狐皮带进宫去,献给了当朝皇帝。那位问了:“给皇上进贡怎么还得托关系找人?”您别忘了,那是什么时候,过去有过去的规矩——身上没有功名,不能上金殿面君,别说普通老百姓,五品以下的官员,没有特殊的召见都不能上殿面君。皇上家那规矩多严啊!你在金殿上想抬头看一眼皇上都不行,仰面视天子等同于刺王杀驾,推出午门就斩了。所以说老百姓想见皇上更难上加难,你说是献宝,实则有意上殿行刺怎么办?谁敢给你担这个干系?因此下了血本,给一层一层的官员送礼使银子,关系都疏通好了,还要礼部演礼,教你上了金殿怎么拜怎么跪怎么说话,这才有机会上殿献宝。
虽然这家的老祖先也在金殿受过封赏,但到了员外爷这辈儿,早就辞官不做,一心经商了。因为常言道“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掌印”,真正的善人不愿意当官,宦海沉浮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不是说你不想昧良心不愿意干坏事就能不干的。总而言之这个人是从里到外、从头到脚、从心到肺的那么善。不过俗话说人无完人,别看这位员外爷已经是腰缠万贯的大老爷了,他自己也有烦心的事儿,什么事儿啊?没孩子!员外爷心想:你说我也没干缺德的事儿,修桥补路,吃斋念佛,我怎么就没个孩子呢?还甭说儿子,哪怕有个姑娘也好啊!怎么什么都没有呢!家中没有子嗣,以后我撒手一走,偌大的家业交给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日后在阴曹地府见到列祖列宗,让我如何交代啊?所以说一想到这件事儿,老头儿心里就跟刀子扎一样,不是个滋味儿。老两口子坐到一块儿,也不干点儿别的,净互相埋怨。员外爷看夫人别扭,夫人看员外爷也别扭。
老话说得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上什么好东西没见过,还别说南七北六各省官员和番邦邻国的贡奉,单说皇宫里就有专门的造办处,想尽办法为皇上老爷子搜集天下的奇珍异宝,珊瑚的树杈按排摆、翡翠的白菜按垛摞、鸡蛋大的夜明珠按筐抬,那在皇上眼里都不新鲜,一张狐狸皮值得了什么?不过家祖胸有成竹,因为此皮除了御寒保暖之外,还有一件异处,如若有刺客靠近,原本柔软的狐狸皮毛会立即竖起,俗话说“功高莫过救主,计狠莫过绝粮”,说悬点儿,真到了节骨眼儿上,这条狐狸皮能救皇上的命。再加上花钱买通的这位大官儿会说话,说这平头百姓都心心念念为了天子安危、江山基业,何愁国朝不兴。皇上一听是这么个理儿,金殿上龙颜大悦,当场封赏,家祖从那以后成就了一番家业。
这位画阴阳八卦的火居道,虽说是个老道,其实岁数不大,顶多三十来岁,生了个好相貌,老话讲叫“男生女相”,眉清目秀、齿白唇红,阴阳道冠头上戴,云鞋水袜脚下踩,八卦仙衣披在身,马尾拂尘手中擎,背着一口桃木宝剑,还真有那么几分仙风道骨。别看这老道长得好,却不干好事,全指这扮相唬人,东冒一头西冒一头,什么地方死人了,他就去什么地方给人家画阴阳八卦;看谁家厚葬,人家前脚把棺材埋进去,后脚他就扒开坟土,偷出陪葬的钱物。此人虽然只干这等损阴德的勾当,却是个有道眼的,擅于望气。有一天从岭下路过,看出大少爷家中有东西,便找上门去,声称要在大少爷屋中降妖捉怪!
大少爷成了一家之主,家里的事儿一概不管,带上这伙子人,不是下饭馆儿就是上酒楼,除了吃就是喝,除了赌就是嫖,要不就是抽大烟,家里的买卖是从不过问,要说一个人挥霍,他们家有的是钱,也不至于挥霍一空,可架不住他那些朋友帮忙啊!这帮人没一个好东西,变着法儿替他挥霍家业。这个说了,窑子里新来个姑娘可不错,生得花容月貌、美若天仙,您得尝尝鲜去;那个说,十字街小梨园儿新来个小角儿太好了,要嗓子有嗓子,要身段有身段,没有君子不养艺人,您这样的谦谦君子,不得捧捧角儿去;还有人说了,得月楼从东北进了几只飞龙鸟,那味道没治了,常言道“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什么叫龙肉?说的可就是飞龙鸟,掌柜的说专门给少东家留了两只最肥的;又有人说了,徳胜祥进了一顶海龙的帽子,要说咱这地界儿,有一位能戴得起的也就是大少爷您了。
3
单说这一年,老员外岁数大了,得了场重病,这人就没了。没两年,老夫人也走了,家里大办白事,大少爷守孝,咱不提。二老这一走,大少爷就成了一家之主。二世祖没几个学好的,这位大少爷也不例外,原来爹娘都在,他还有所收敛,而今没了约束,吃喝嫖赌抽是变本加厉,为了玩那真叫坑家败产。如果说只是他一个人,倒不至于坐吃山空,奈何结交了一大群的狐朋狗友。人这辈子没有朋友那是寸步难行,那分交什么朋友,大少爷身边的这群朋友,没一个正经人,见天儿在一起无非是吃吃喝喝、花天酒地。
大少爷被他说得满头雾水,心说我穷得只有这四面墙,耗子都不进门,哪里有什么妖怪?火居道也不理会他,低头进了屋东找西找,从炕底下找出一个鹿皮口袋。大少爷这才想起鹿皮口袋开不得,正要拦挡,奈何火居道手快,已经将鹿皮口袋打开了。大少爷低头往下一看,鹿皮口袋中乃是一只玄狐。玄者黑也,玄狐就是黑狐。原来之前他打下的黑灯是这个东西,从他在岭上打下玄狐,又装进鹿皮口袋塞到炕底下,已经不下多半年了,玄狐竟似刚死的一般,身子还是软的。火居道一指玄狐说:“此乃妖邪,吾当除之!”
人这一辈子,有的人是先贫后富,有的人是先富后贫,都不一样。人生沟沟坎坎,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当年有这么一家大户,在地方上来说,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富甲一方,站着房躺着地,开着大买卖,家里存了多少多少钱。当家的老爷捐过官,因此人称老员外,为人特别好,乐善好施,敬老怜贫,谁有困难让他知道了,他肯定得管。修桥补路、扶危济困、冬施棉衣、夏施药汤,家门口常年支粥棚,穷人吃不上饭的到这儿来,你说多好的东西没有,但棒子面儿粥和窝头儿管够,许吃不许带。这就不容易,不是一天两天十天半个月,常年这么干,那是多大的挑费?员外爷这人一辈子没干别的,成天尽干好事儿了,所以大伙儿都管员外爷叫活菩萨,要么叫大善人,说天底下再也找不着员外爷这么好的人了。
所以大少爷一听火居道这话,便知道对方存心不良,一把揪住火居道嚷嚷道:“左邻右舍快拿刀来,待我把这贼道人的头卸了!”
您看这天底下的事儿,很难一句话两句话说明白。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高人不少,有的人开始并不得志,比如说韩信,那是多大的能耐?但是一出世,先受辱于胯下,到后来登台拜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十面埋伏困住了霸王,直逼得项羽自刎乌江。要说韩信这辈子,真称得上跌宕起伏,脸露到天上去了,最后又当如何?未央宫被吕后所斩。韩信尚且如此,何况一般人呢?
火居道见大少爷识破了他的意图,不得不以实情相告:他自称有先天八卦印,道法非常。游历之时,曾途经一条河名唤鬼门河,但见山环水抱,虎踞龙盘,形势非同小可,此处必有大墓,怎奈古墓不在山中,却在鬼门河底,欲盗此墓,势比登天还难!以他的本领,打开墓门不在话下,不过墓中怨气太深,掏这里边的东西,只怕得不了好!所以说进古墓掏宝,非得有大少爷这条玄狐皮不可。一般的狐狸长得口锐鼻尖、头小尾大,毛作黄色,活的年头多了变为玄狐或白狐。以过去迷信的话来说,狐狸成妖作怪之事颇多,而要得道变成人形可不容易,它要吞吐日月精华炼成玄丹,活到一百年以上,洞悉千里之外,还必须躲过“九死十三灾”,活上一千年才与天相通,至此人不能制,性善蛊惑,变幻万端,又称“天狐”。大少爷打下的这只玄狐,只差最后一劫没躲过去,剥下它的皮筒子做成玄狐衣,尽可以消灾避祸,让钻古墓的土耗子穿上,才敢进这座古墓!
1
后来又得过两个儿子,可都意外早夭了,仅这大儿子养住了,到了七八岁的时候,请先生到家里教大少爷念书吧,可这位大少爷哪是那材料啊?念书写字儿都不喜欢,打小一看书本就打哈欠,提起笔来就打瞌睡,不是念书的材料。老两口子宠孩子,反正家里有的是钱,不念书就不念书吧。家里面有人说了,这大少爷文的不喜欢,要不咱试试武的?常言道“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到时候弓刀石、马步箭、十八般兵刃都拿得起来,练成一身的本领,有朝一日进了武科场,拿个头名的武状元,也是咱家的荣耀。员外爷觉得言之有理,又请来了专门的教师爷来教少爷,可这习武比学文还要苦,下的可都是硬功夫,还没等正经学呢,两天的马步扎下来,这大少爷就累尿了炕了,把老两口给心疼的,赶紧不让孩子练了。文的不成,武的也不好,这位大少爷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就一个爱好,什么呢?就喜欢玩!只要跟玩儿沾边儿,没有他不会的,提笼架鸟斗蛐蛐儿,听书看戏唱小曲儿,说什么东西好玩,这东西怎么玩才过瘾,全明白!简短解说,少爷一天一天长大,到了十几岁头儿上,吃喝嫖赌抽无所不通。
大少爷可不傻:“甭来这套,我一个大子儿没有。”
街坊四邻、亲戚朋友都来道喜,员外爷家大摆宴席,百十来张桌子把半趟街都占满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甭管认识不认识的,来了道声喜,坐下就吃饭,而且是待客不收礼,和尚老道都请来给少爷念增福增寿经,那排场大了去了。员外爷这是老来得子,能不把这孩子当眼珠子吗?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宠得是没边儿了。这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想吃什么就给做什么,说你想干什么吧,只要你高兴,怎么着都行,真可以说是要星星不给月亮。他们家这位大少爷在这种环境下成长,那能学得了好吗?
火居道说:“吾替天行道,不求一文,唯妖死得其皮尔!”
员外爷一说这话,夫人就不爱听了,怎么呢?打人别打脸,骂人别揭短,夫人进门以来不曾生养,最怕别人提这个,平时下人们无意中提一句都掉脸儿。让员外爷当面一说那还得了,当时这脸色就不好看了:“没孩子你可不能怨我呀!俗话说心诚则灵,要让我说,你还是心不诚,你得烧香拜佛!只有一片诚心,才能感动上天,那老娘娘才能给咱送个儿子来!”这一句话不要紧,员外爷可当真了,他是逢山拜山,逢庙拜庙,许下大愿了,为了求子,什么名山大川,挨个儿去了一遍,连花果山都去了!夫人也是一样,见了庙一定进去烧香磕头,每年还要去拜几次香,什么叫“拜香”?好比说庙在山上,夫人从山脚下开始,三步一个头直磕到山上。给庙里的香火钱也是多了去了,反正甭管怎么说,心挺诚。不知道是老两口子心诚,还是赶上了,单说这年,还真得了个儿子,可把老两口高兴坏了,盼星星盼月亮,可把这儿子盼来了,老天爷保佑,神佛真是睁了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