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配角演义 > 白帝城之夜 附记

白帝城之夜 附记(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三国志》对于传主的生卒年都会尽量记下来,还要写明子嗣继统,再简略,也会写一个“卒”字。简雍是刘备麾下的重要臣子,是有资格入史传的人物,而且他一直活到蜀汉建国后,晚年生活稳定,局势平静,没发生任何大的动荡。这样一个人,为何连结局都没记下来?

在《蜀书·刘禅传》下,裴松之附了一条引自《魏略》的八卦:

究竟是没有结局,还是说他有一个结局但蜀汉官方讳莫如深不敢公开?从简雍的传记里我们可以模模糊糊地感觉到,传记里最后截止的时间,恰好是刘备得益州之后不久,在这之后就没有记载了——而这恰好是他迎回刘禅大哥的时间。

在官方记录里,刘备一共有四个儿子:义子刘(寇)封,长子刘禅,以及刘禅的两个弟弟刘永、刘理。刘封是认养的寇家子弟,刘禅是甘皇后生的,刘永、刘理的生母则不明。

再回想起陈寿评价诸葛亮“国不置史,注记无官”,这其中的奥妙,就是后人难以索解的了。

当已经被确定为继承人的刘禅见到自己的大哥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先搞清楚一个事实:刘备除了禅、永、理之外,还有没有亲生儿子。

没人知道,但我们可以约略推测得出来,那绝不会是兄弟相认抱头痛哭的感人情景。论起血统,他比刘禅更合法统;论起经历,他比刘禅遭遇更丰富;论智力,比刘禅还低也不太容易……所以他真要动了争夺嗣位的心思,刘禅还真拿他没办法,刘备处理起来也很棘手。

那么,这个流落汉中的“刘禅”有没有可能确是其人,只是名字写错了?

关系到皇位更迭,自古以来没人会温良恭俭让。刘备、刘禅父子非但不会高兴,反而只会觉得这个凭空出现的家伙实在是多余,简雍实在是多事。何况刘禅身后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他们在刘禅身上的投资很大,绝不会容许出现一个意外变数。

<b>刘备子嗣考略</b>

裴松之这个人挺有意思的。他给《三国志》做注,加入了大量乱七八糟的史料,然后再一一批驳证明是假的,不知道他到底是图个什么……总之,裴松之引完这段故事以后,自己又在后面批驳考据,说刘禅生于荆州,不可能在徐州被遗弃,时间对不上,可见《魏略》这段记录是胡说。

于是,这位刘禅大哥回归益州以后,再也没了半点消息,什么记录都没有,彻底湮灭无闻。他遭遇了什么,谁也不知道。而一心把他迎回益州的简雍,结局也特别离奇——这么一位耆宿老臣的结局,在史书里居然什么也没写。

简单来说,这条记录是说刘禅在小沛被刘备遗弃,然后逃到了汉中被人当成奴隶给卖了。一直到了建安十六年,他才被一个叫刘括的人收为义子,娶妻生子。后来刘备得了益州以后,麾下有一个姓简的将军来汉中拜访张鲁,碰到刘禅,发现他还记得自己父亲字玄德。详细查问之下,简将军确定他就是刘备失散多年的儿子。张鲁连忙给送回益州,刘备立为太子。

《简雍传》只有短短几百字,分为三部分:一是简要回顾他早年生平;二是描述他的古怪性格;三是写了一则世说新语式的佚事,然后戛然而止。他什么时候死、怎么死的、是否有子嗣,完全没有提及。

初备在小沛,不意曹公卒至,遑遽弃家属,后奔荆州。禅时年数岁,窜匿,随人西入汉中,为人所卖。及建安十六年,关中破乱,扶风人刘括避乱入汉中,买得禅,问知其良家子,遂养为子,与娶妇,生一子。初禅与备相失时,识其父字玄德。比舍人有姓简者,及备得益州而简为将军,备遣简到汉中,舍都邸。禅乃诣简,简相检讯,事皆符验。简喜,以语张鲁,鲁(乃)洗沐送诣益州,备乃立以为太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