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225章饥寒李若虚,卖饼虞允文

第225章饥寒李若虚,卖饼虞允文(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每月俸钱三百千(即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地方州县官员,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以至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数量皆相当可观。宋真宗时外任官员不得携带家属,而家属的赡养费则由官府财政供应,月供米、面、羊等生活用品。此外,还有“公用钱”(即招待费),如节度使兼使相公用钱可高达二万贯,而且上不封顶,“用尽续给,不限年月”。公用钱之外,又有“职田”。诸路职官,各有职田,两京、大藩府四十顷,次藩镇三十五顷,直至边远的小县,尚有七顷。且“外官占田,多逾往制”,由佃户租种,官员坐享其成。

虞允文道:“连年的征战,朝廷国库早已经空虚。可处处都要花钱,编练新军需要花钱;赈济灾民又要花钱,修建城墙,也要花钱,前方将士犒赏也需要花钱,用度极为紧张。如今官家膳食简单,一餐不过两菜一汤,馒头而已,节俭到了极致。所到之处,没有大修宫殿,多以府衙为居所。有朝臣建议大修宫殿,以展示天家威严,可官家谢绝了。有朝臣常说,要官家增加膳食,保住龙体;而官家却说,父皇兄长失陷于金国,食不能饱,衣不能暖,纵然有美食在前,吾岂能下咽。”

“官家常说,宁可十年不吃肉,也要建设强军;宁可少活十年,也要驱除金贼!官家如此,朝廷大臣岂能不响应。朝廷官员纷纷请命,消减俸禄的俸禄,如今官员俸禄只及原来的一半!”

李若虚不禁赞叹道:“天降明君,天佑大宋!“

“如今的官家,崇尚节俭,为政勤勤恳恳,只是关闭了青楼有些过了,使我等读书人想要卖文为生,也是无处可去!”说着,虞允文取出一张折叠的纸张,递上前道:“这是最新版的《破虏报》,上面写着写着青楼十弊!”

“正是!”

眼前的少年,李若虚曾经启过蒙,当过三个月的老师,算是有些交往。此刻见到昔日的老师挨饿,于是上前赠送炊饼。

“你父亲乃是朝廷命官,你为何要在大街之上,卖炊饼,有辱斯文,有辱斯文!”李若虚不由的皱眉道。读书人,就应该有读书人的样子,哪能在大街上卖炊饼为生,操贱业,以养其身。

“你的弟弟乃是义士李若水,为国死难,李兄也不是在街头卖文为生吗?”虞允文平静的道。

李若虚道:“这不一样!”

“这可不便宜,至少要十文钱!”

李若虚接过纸张,只见上面写着各种内容,有宋朝,金国的各种时政消息,有各种商品、货物的报价,有还有招人的信息,还有介绍金军各个将领的文章。不过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名为《青楼十弊》的文章。

ps:

李若水饥寒窘迫过,虞允文卖过炊饼,唐伯虎卖过春*宫*画,小胡子卖过**画。谁的人生都有低潮过。

求首订,首订意义大,多多支持。

“都一样!”虞允文道,“靖康之难,我朝受辱,两位皇帝被擒。读书人离难,纷纷难逃,居无定所着,漂泊无依着,多之又多。多有同窗好友投靠,父亲不忍拒绝,只能是尽力接济。只是家中境况也不好,我只能是偷偷背着父亲,在外面卖炊饼,补贴家用!”

李若虚点点头道:“允文,你真乃是孝子!”

百善孝为先,在孝义面前,一切都可以理解,虞允文上街卖炊饼之事,也情有可原。

只是不由皱眉道,“我朝厚待官吏,你父既然出仕,怎么会这样窘迫!”

大宋的官员,从来没有贫穷一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