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大宋时期的李元芳?(第2 / 3页)
当然里面许多人本来就是这个想法,甚至原着里最初提出招安一词的,不是宋江,而是武松。
替天行道,原来是替天子行道,天授皇权,似乎还挺合理……
不过对于一群本来就是由大部分地痞流氓,恶霸匪贼组成的强盗来说,格局也就这样了。
这个特务组织,最初是赵匡胤拿来监察军队舆情的,后来历朝发展,到了南宋高宗朝,特务职能被发挥到极致,“察事之卒,布满京城,小涉讥议,即捕治,中以深文。”
当时李彦看到这一句时,不乏恶意地猜想,其他时期议论官家宠幸妃子无所谓,完颜构被吓成太监了,百姓还非议的话,他的自尊心就受不了了。
不过由于皇城司的具体人员并没有多少记载,甚至期间还一度因禁止赌博酗酒,导致官额不足,无人应召,所以后世的名声,远不如锦衣卫大。
从百姓的议论中,皇城司在这个阶段也不太行,那公孙昭属于跳出火坑,前途大有可期,而此人的断桉之能也是有口皆碑。
所以赌博开盘后,并没有破不了这个选项,赌的是几天能破。
林元景很少在家里谈论朝中之事,或者说他也确实不清楚官场上许多弯弯绕绕,这些特别能侃的老汴京,都比堂堂七品官熟悉官场的变化,虽然看不清深层次的较量,但有些抱怨是很能反应时局的。
比如开封府知府的变换。
开封府尹不常设,真正管事的是包拯的那种权知开封府事,以待制(从四品)或少卿(正六品)以上的文臣差充,他们就相当于开封府知府。
没有真正府尹倒也罢了,关键是这个职位换得太频繁,北宋146年间,开封府知府有183任长官,后人统计,任职时间不足一年共有127任,任职时间超过一年有56任,任职时间超过2年有6任,任职时间超过3年的只有5任。
正常来说,一个官员的任职应该是3到4年,开封府知府倒好,满足这个的就5任,最夸张的正是接下来的宋徽宗前期,从1101年到1105年,五年间换了15任开封府知府,平均一年换3个……
林三看着那边热火朝天的开盘,倒没有手痒痒,只是叹了口气:“杀这向三黑子的,应是义士,不该被抓……”
李彦摇头:“哪怕向主事如众人口中所传,是个死有余辜恶贼,杀他的也不见就是好人,只能说这件事情,伸张了一时的正义。”
林三都囔了一句:“那也很好了,凭什么向三黑子为恶时,开封府没人理会,他一死,冷面判官都出动了……”
李彦知道当朝廷无能时,百姓就会愈发渴望这种结果正义,因为程序正义根本保证不了,贪官污吏横行,不管百姓死活,老百姓还不能自救么?
所以梁山泊哪怕程序很不正义,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追求的至少是结果正义,要改变世道,结果聚齐人手,就接受招安。
而不同的臣子办事方法肯定不一样,就比如包拯之后,是欧阳修以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事,两人作风恰恰相反,包拯是“以威严御下,名震都邑”,欧阳修是“一切循理,不事风采,京师亦治”,因此有“包严欧宽”的说法。
包拯、欧阳修这种倒也罢了,其他知府能否在短短的任职期间派上作用,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包括如今的开封府长官,赵佶刚刚登基时换上来,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的范纯礼。
此人的父亲是文正公范仲淹,兄长是哲宗朝的布衣宰相范纯仁,接下来也会升任宰相,为官清正,但在开封府知府的位置上,也没干啥事,无过就是功。
而百姓口中的另一位关键人物,则是原先任职皇城司,今为开封府判官的公孙昭。
内卫出场时,李彦就拿皇城司做过比较,因为这是中国正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独立情报机构,不受三衙监管,直属于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