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巡察司署理千户(第2 / 4页)
“孟大人来了……”
“孟大人好!”
“孟大人今天气色不错……”
……
这些人退下去后,家中挑选子侄递补上来,算是一个皆大欢喜的过程。
这些内退的人不少都是占据一定职位的,这样一来,他们的职位空出来了,郭怒也就乘机提拔一些属于自己一系的官员,然后年轻的血液补充进来,又可以改变锦衣卫内的组成,队伍更加年轻化。
这可是一举多得,孟岩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郭怒那是拍案叫绝,而且这个计划不涉及千户以上的官员,牵涉不大,只不过锦衣卫为此每年要多付一些钱而已。
其实,算下来,也多花不了多少,这退休的只要付一半儿的俸禄,普通校尉,那的确要多花钱,总旗,百户的话,就要少花不少钱了。
这么一拉扯,平均一下,其实每年也多花不了多少,何况,这对锦衣卫整体而言是有好处的。
“林怡,去跟天行说,今天有雨,让他把雨伞带上!”闻小雨吩咐林怡道。
“知道了,夫人。”
锦衣卫南衙,郭怒的值房。
又过了一年,南衙内换了不少新面孔,年轻的,朝气蓬勃的,一看就与当初暮气沉沉完全不一样。
锦衣卫的改革稳步推进,凡是身体有残疾,年纪超过四十五岁,级别还在千户以下的,都开始办理内退手续。
对现有的锦衣卫登记造册,规定总旗以上才能有长随,总旗一人,试百户两人,百户三人,副千户五人,千户八人,署理千户十人,镇抚司十二人,指挥佥事十六人,指挥同知同知和指挥使都是二十人,都必须登记造册,多余人等必须清退,逾期不清退者,予以降职或者调任处置!
皇帝对锦衣卫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予以全力的支持,裁撤冗员,轻装上阵,恢复活力。
裁撤下来的老弱也不是没地方去,可以在安排下,去做工,孟岩与皇帝开办的酒厂、炼焦工厂、钢铁厂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可以说,锦衣卫迎来了自创办以来,历史上最好的一个发展时期,那只要政策不断,锦衣卫势必会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军事集团。
孟岩来的次数多了,大家都认识这位指挥使家的乘龙快婿,何况孟岩还名声在外。
内退后,可以将家中十八岁的子侄直接补上来,而且内退的人可以享受平时俸禄的半分之五十的补贴。
大明朝还没有发放退休工资的制度,这锦衣卫也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只要人活着,这半分之五十的补贴就会一直发下去。
这样的政策一经颁布,锦衣卫内一下子申请内退的人多达三千多人。
经过甄别,符合要求的就有两千人七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