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金鳞开 > 四七九 祸乱初平事休息(二)

四七九 祸乱初平事休息(二)(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父皇,如今泰西之人已经到了我大明,我大明之人前往泰西未尝远也。到时候自然得设常驻之使者,以免蛮异之国苛待我民。”朱慈烺道:“我尝咨以汤先生,言说泰西有大国者十数,小邦者数十,颇有我国先秦时候模样。到时候一国派遣一使,便是一个大部了。”

崇祯见过利玛窦进献的《天下万国全舆图》,知道九州之外复有九州,天下国家众多。想想若真有上百个国家,各派一个大使就有上百人,的确是一个大部了。

朱慈烺见崇祯再不多问,知道礼部这边大致就算过去了,便继续道:“兵部固有之职不变,只是会同馆归于交通总署,各地驿站传舍,全都分离出来。”

听到裁撤驿站这等事,崇祯眉心跳了跳。

若不是当初裁撤驿站,害得驿卒李闯失业无个着落,哪里能有后来的“闯祸”?

“儿臣以为,礼者,立国之本也,故而礼部仍掌学务、考试之事。而五礼之用,尽归于鸿胪寺;筵飨廪饩牲牢事务尽归于光禄寺。至于会同馆,因为兵部也有。故而两部之会同馆归于一处,专设交通总署统辖。”

崇祯微微皱眉,思考这种方式的可行性。

掌管学务考试是礼部最重要的职能,毋庸置疑要留在礼部。五礼之用对于鸿胪寺而言也是本职工作。的确可以全都交下去办,最多就是碰到重要典礼派个阁臣督导。

光禄寺原本还要负责大内的膳食,但不知从何时开始,皇帝用餐的典制就混乱不堪,基本是想让谁做就让谁做,万历时还让各监、局提督太监轮值进贡。所以光禄寺也只是负责祭祀、筵席的安排。

“我儿所设总署,大约在部寺一级,是否太高了些?”崇祯对交通总署提出质疑。

“驿站传舍制度,承袭于周。”朱慈烺道:“其中若是细分,又有两块。其一是消息传递,其二是往来食宿供给。儿臣是想将消息传递这一项,独作为邮传寺。”

“德之流行,于置邮而传命。”崇祯随口背出《孟子》中的章句,点头道:“顾名思义,可也。”

朱慈烺在提出搞全国邮传的时候,几位阁老都觉得没有必要,而且浪费钱粮。见皇帝对此感兴趣,朱慈烺当即命6素瑶取来了一张《皇明邮传草图》,悬挂起来,随手抄起一柄如意指道:“父皇请看,这里红圈便是北直、山西、陕西、河南、山东诸府治所,黑点为其辖下各县。炭笔所连直线,便是驿路。”

朱慈烺设想的交通总署其实就是后世的外交部。他最初也是下意识地吐出了“外交部”这个名词,然而几位阁老却完全不解其意。直等他略加解释,阁老们才明白这是“掌对外交往之事”。

虽然明朝已经有了明确的“外国”概念,并在正式文本如奏疏中使用,然而“天下四方,王土王臣”的概念仍旧深系在传统士大夫心中。由此而产生的宗藩体系,实在很难以“内外”来区分。

譬如中国与朝鲜,可以名为外国,但朝鲜实际为藩国,大明是宗主国,派去的使者为天使,册封其国王等礼制一切尽如国内册封亲王。

这算是外交?内交?

而“交通”在此时并没有人、货运输之意,只有相互通达之说。那些大学士们理所当然选用了“交通”一词,并且十分好奇皇太子殿下为何有如此通达透彻的词不用,却生造一个“外交”出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