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金鳞开 > 五三二 旌旗十万斩阎罗(18)

五三二 旌旗十万斩阎罗(18)(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实际上真的切入这个社会之后,他却发现土地兼并的问题只是国家财政受到损失,百姓其实是获利的——否则也就没人肯诡寄别人名下了。正是因为朝廷正税、赋役的压力比投名诡寄要重太多,才造成了这种非法兼并。

真正影响社会生产发展的却是高利贷。

明朝并没有专门的放贷机构,至于传说中的票号,那是顾炎武和傅山为了反清筹款才发明出来的商业模式。

目前放贷多是声誉显著的大商户和大家族,他们将获取的利润投入贷款市场,以高息收回,本身没有进行生产工具的改造,对生产力没有推动,同时又剥削了其借贷者的再生产能力。

《大明律》规定民间放贷利息不过三分,同时是不论年月,只能一本一利,利息不能计入本金再取利息。而后来富家借贷,多取复利,所谓“利滚利”者。再后来朝廷为了禁止这种复利盘削,规定“不拘年月,利息不得逾本金之半”,但这种缺乏金融控制力的法例显然没能发挥作用。

不过皇太子终究是一国储君,总不会做出这等明火执仗的事来吧。

“尔等当好生写全喽,切莫做出欺君罔上的事来。”王之心不知何时已经走到了圈子里,对几个跟朱国弼一起服软的贵戚说着。旋即又看了一眼那些呆呆站在原地,只是哭喊不肯动弹的贵戚。

朱慈烺朝王之心招了招手。

王之心快步上前,附耳过去。

“魏国公站在那边,其他人势必是不会动的。”朱慈烺低声道:“宣布他的罪状吧。”

若有人按照月息三分,也就是百分之三的利率放贷,已经是悲天悯人的大善人了。绝大多数高利贷者都超过了“三分”这个限度,苏州甚至出现过两石本金,而月息就取了一石的超高利率。

而明朝高利贷的普及程度之广,却是从官员到百姓无有不涉及的。这次所有被东厂查出触犯国法的勋戚,无一不在这高利盘削问题上犯有重罪。

ps:

求推荐票,求月票~~~!

王之心躬了躬身,从自己捧来的簿册上取过一本。

封面的左下角上写了“魏国”两字,翻开之后却是魏国公全族触犯国法的记录。

其中证据最为详实的并非欺男霸女——以徐家的家势,也的确无须做这种事——而是高利借贷,盘剥小民。

正是这回的江南之行,让朱慈烺发现了另一个自己长久以来的误区。

因为历史课本的教育,朱慈烺相信土地兼并以及地主将搜刮来的银两再次投入土地,这才是明朝未能发育出资本主义的主要原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