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度赴粤(第2 / 3页)
秦子祺带着葛仕扬回了书院,杨猛先是低声嘱咐了秦子祺几句,把他派了出去,这才开始了与葛仕扬的谋划。
“葛师傅,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你今天去弄清楚,译书馆的那些传教士,你必须一一接触一下,看看有没有可用的,广州那边出了乱子,我也与东印度公司谈判。
“这样吧!老魏跟着三爷一起赴粤,这事儿咱们商量着办!一是要让三爷出气,二是要把事情办得妥帖一些。”
杨猛这话还真是触了魏五一下,细数数杨老三的处世态度,这事儿真不好解决,魏五索性也豁出去了,决定跟着杨老三一起赴粤。
“咱们一起赴粤?那宜良的事情谁来做主?颜卿那小崽子还不够老道,把宜良托付给他,我不放心!”
岑毓英是个不错的,让他做自己的幕僚长,一是他本事够了,二是要历练他一下,可把宜良交给岑毓英这个心思玲珑之辈,不如让魏五把持着。
“颜卿虽有不足,但有幕客辅助,宜良应该难不住他。而且颜卿的家人,已然入住了武庄,反水之事,他还做不出来。宜良庄园的丁管家,虽说年轻,但也是个沉稳之人,有他掣肘,颜卿就是想做些出格的事情,气力也是不够,宜良的事情。三爷尽管放心。就这个局势。给颜卿一辈子的时间,他也成不了势。”
“打!狠狠地打!往死里打!老子的三十个好手,在广州平白失踪,这笔账算我赊出去的,但本钱必须收回来,利息太厚,现在还不是收账的时候,等到对景的时候,十倍利该是正常的,存的这段时间,就按民间印子钱的利率来算。”
魏五这老奸贼,心里有数的很,不触触他很难掏出好东西来,死了三十个好手,杨猛的心里也憋着怒气,正好借着魏五的发问,一下撒了出来。
“三爷不可!杀伤洋人,必然会导致国战啊!庚子一战原因在哪?还不是林维喜一案,身在广州的林则徐误国,停了与洋人的交易通商,这才致使庚子之战爆发。
三十个洋人,足够两国开战了,这事儿还是暂且忍耐吧!不是老魏骨头软,而是大清经不起折腾,咱们杨家同样也经不起折腾啊!
云南刚得了四川的铜课,书院也在慢慢的培养人才,这局面完全是百废待举,本就有些时不我待,可三爷这样的举动,就是在损毁云南的基业啊!
杨老三用人的手段极为老道,虽说阅历稍有不足,但在用人之道上却是炉火纯青。在用人之道上自己做他的弟子,还稍显不足。
别说一个岑毓英了,就是他魏五在宜良做事也是处处掣肘,想在杨老三的眼皮子的底下,打造自己的势力,根本就是异想天开之事。
“好吧!你就随我走一趟,宜良的事情安排妥当了,书院之事不能托付给颜卿,就让泰辰暂代吧!你选几个老成的。做泰辰的助手,安排完了,咱们这一两日就动身。”
岑毓英?做幕僚长已经够了,明湖书院是基础,还是自家人掌握为妙。魏五这老东西,没安好心啊!这是要培植岑毓英,来扯自己的后腿儿吗?
被杨老三点了一记,魏五表现的有些淡然,告退之后就去安排书院的琐事了。想到岑毓英,杨猛心里也转了一下,看来有必要留上一手了。
再次开战,大清虽说首当其冲,但洋人想灭大清不是一日之功,朝廷那里会放过杨家?大清倒了霉,咱们杨家也落不了好啊!三爷要慎重啊!”
一听杨猛的话,魏五也急眼了,一下就把自己划到了杨家的阵营之中,痛陈厉害,倒也是个辩才。
“哦……不能报仇?可人活着是活的什么?无非是一口气而已!洋鬼子甩了老子一个耳光,剁他一只手不过份吧?再断一条腿收些利息也不过份吧?
杨三就是任气之人,忍气吞声,那是王八干的事儿!”
魏五说话还留着底儿呢!自己的心思这老奸贼清楚,还得再试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