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交涉 上(第2 / 2页)
这些火炮,无论是三磅的小炮,还是二十四磅以上的巨炮,使用的多半都是开花弹或散弹,虽然在射程不怎么占优势,但破片杀伤力,绝对是极大的。
算上在路上的轻重火炮,勐腊这个小地方,已经有了将近四百门火炮。这足以支撑一次两三万人的战争了。
军心可用、火炮的数量占优。这就是杨猛的优点。至于对面的精锐老兵,杨猛则是不怎么在乎,数量太少!
英军只有两千人,而自己这边不算
为了让对手顺利的参与白刃战,杨猛也想了一个损招,投枪!近距离将安着刺刀的步枪投向对手,趁对手忙乱的时候,拔刀扑进去,这样一来不仅加快了杀戮的速度,投出去的刺刀也能造成可观的杀伤效果。
大体上整合了一下蓝旗军,接下来的训练,主要就是在十米之内投出步枪,这玩意也是有技巧的,单手的杀伤力不足,双手很容易打横,双手投枪,就成了蓝旗军新兵的训练项目。
由于要面对刺刀,无回八刀的起手式,就是一掌前推,一手拔刀,一掌前推是个虚实结合的招数,敌人近了,这一掌就是实实在在的招数,正好把人退出去挨刀。敌人远了,这一掌就是虚实结合了,有机会抓枪,就要抓住,趁机补上一刀,没机会抓枪,大多数对手也会做出条件反射,将步枪横在身前,没了刺刀的威胁,这一刀下去,己方的伤亡就要小上很多。
第一刀之后,就是拔枪了,右手大刀左手枪,近战的杀伤力就出来了。
由于这次是试探,左轮和后装.枪,除了杨猛的护卫,蓝旗军一支也没有装备,没有左轮,虽说杀伤力小了不少,但双手抡刀,也增加了白刃战的持久力,这大刀片实用与否,还是需要实战来检验的,有些经验,也不一定放之四海皆准。
英军的优势在于久经战阵,他们是经过实战洗礼的老兵,再就是英军的纪律性,这是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一支有纪律性的部队,才是最恐怖的,而一支有纪律性的老兵,则是战场的梦魇。
这两样,杨猛都遇上了,但他这边也不是一无是处,虽说蓝旗军没有上过战场,但这些人就是拿这个来养家活命的,对于死亡多半云南新军,还是能看得开的,拿钱卖命,这就是新军与杨家的关系。
这笔钱对新军的士兵来说很重要,这就是一家老小的口粮,经历过饥荒的人,对于口粮,看的比命还重要,军心可用!
再就是火炮的配比,云南新军的炮兵虽说也是和步兵分开的,但每支步兵行动,都要配上一定数量的炮兵。
云南新军的数量和拥有的火炮比率,绝对是全世界最高的,欧美各国淘汰的三磅炮,杨家收购了几千门,三磅以上的中型火炮,也有一两千,而二十四磅以上的陆战巨炮,云南新军也配备了近千门,这样的重炮,在欧美多数是用于攻城的,但杨猛却把他们变成了野战的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