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赔本买卖(第2 / 3页)
商业之中的权衡利弊,只有一条,那就是核算成本,河道工程的成本太大,即使徐子渭这样不擅商务的人,也能推算出其中的利弊。
“呵呵……算的不错,若是加上云烟呢?”
杨家的正途买卖,确实挣钱不多,但云烟是个例外,虽说杨猛也不怎么清楚如今云烟的交易额。但一年两三千万两的盈余。应该是可以保证的。
宜良毒厂的规模一扩再扩。现在的月产量怕是也在百万斤上下吧?有了这个敛财的利器,区区一个河道工程,在杨猛眼里还真算不上什么的。
“三爷,云烟获利虽多,但云烟的盈余,一直是归新军、西山、明湖掌管的,这三处,每一处的耗费都不小于河道工程。即使有些盈余,怕是也不足以支撑之后的固河修渠呐!”
对于杨三爷,徐子渭也是敬服的,河道工程如许之大,仅凭一家之力,就完成了一半,这可真是前无古人的大手笔呐!
但凭一家之力,做一国之事,总有些力有未逮的,虽说三爷的财路广,但搜刮上来的银子,多半做了两湖的军费,河道工程的资金,多半是杨家的商号垫付的,如今杨家的商号,也有不少的股东,这么做事儿,毁根本啊!
“一群没眼色的傻子!杨家是老子的根本,老子岂会让杨家随便的倒了?
你小子看出了什么没有?”
骂了一句之后,杨猛不怒反笑,瞧这满脸笑意的三爷,徐子渭真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徐子渭这么一说,还真是戳中了杨猛的软肋,这几年他虽说不怎么关注商业的发展,但大清和国外的状况也是显而易见的。
云南的出口以云烟为主,以货易货占了大半的份额,虽说杨猛新辟了一些出口创汇的项目,但要真正的发展起来,三五年的功夫,也不算很长。国外的收益,云烟还是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其他的,多半还在改进、推广之中。
传统的茶货、生丝、瓷器、油料,茶货是杨家的正途买卖,生丝、瓷器前两年才刚刚发展,油料则大多用在了云南,论起来正途的出口买卖,也只有茶货一项算是支柱了,生丝和瓷器想要大规模的盈利,需要的也是时间。
至于内销,大清上下,如今就是这么个**样字,需求量被战乱死死的遏制住了,想要在国内大规模的盈利,怕是十年之后的事儿了。
新军、西山、明湖这三处,每处都可以算是一个河道工程,新军下辖武装,这里的消耗虽说不是最大的,但却是最持久的一项消耗。
“三爷,计长不擅商务,大略的说说,说错了您别见怪。虽说您在两湖购置了大量的土地,修渠固河有其必要之处,但粮食终不是个挣钱的买卖。
即使两湖的粮食产量翻一番,十年二十年之内也是收不回本钱的。
驳船虽说能剩下**成的运费,但是这点费用,还及不上粮食的产出,总起来说,这河道工程,十年之内是很难回本的。
正途的买卖,没有大量银子做本钱,根本无法维继,三五年之内,出资三四千万两,超出了杨家的承受能力了。
河道工程是个无底洞,虽说好处多多,但拖垮了杨家,即使有再多的好处,也不能继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