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要挟(第3 / 3页)
若是叶名琛那厮主导这次谈判,若是巴夏礼的理由和条件到了京师,这次的谈判,可真就要按着英吉利的意思来了,可惜,这大英帝国遇上的是他杨三傻子!(未完待续。。)
在这里我也要给杨部堂分析一下贵国周边的局势,米利坚是产粮大国,一旦开战,我方必然要要对贵国进行一定程度的商品禁运,其中就包括了米利坚输送给贵国的粮食和军火。
贵国的紧邻印度,虽说前期脱离了大英帝国的怀抱,可依据目前的形式,印度的沦陷,也就在这一两年之中,之后是缅甸、暹罗,没了米利坚、西亚和东南亚的粮食供应,贵国的政府怕是要面临巨大的粮食问题了。
而且,贵国国内还有一场波及产粮区的大规模战争,近几年,贵国的财政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了,再与我们大英帝国开战,贵国的皇帝,难道要做前朝的皇帝?
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贵国的岸防明显不如杨部堂想象的那么坚固,昨天的虎门炮战,只是我方对贵国的一次试探而已,贵国的消耗恐怕不小吧?
沿海一带的其余四个商埠,也有这样的防御力与财力吗?也有杨部堂这样精通战争的大臣防守吗?
战争,昨天我们也以实际行动做了答复,在此事上我方不惜一战!”
底气虽说不足,但心气儿要足,趾高气扬的巴夏礼惹得杨猛不快了,若是将来有机会,杨猛必定要加倍的报复英吉利。
所谓的心胸,在杨猛的眼里屁都不是,没本事,你再乐善好施,再仁义热忱,都免不了要受欺负的,如今的国际局势就是这样,一国想要崛起,必然也把别国当做踏脚石的。
你不欺人人欺你,所谓的心胸,就是站在巅峰怜悯脚下的人而已!
一个国家,以德报怨,难免要留下软弱可欺的口实,难免要在一些事情上吃亏,所谓吃亏是福,那是骗人的玩意儿,国家不仅在长远的事情上不能吃亏,就是星星点点的小事儿一样不能吃亏,吃一次就有第二次,有了第二次就有无数次,国家报复,才是杨猛最想看到的东西。
杨部堂,您最好在二十天之内,给我们肯定的答复,不然贵国的海疆,可要遍布硝烟了!”
果不其然,英吉利终是抓住了大清和杨猛的软肋,而且一抓就是两个,财力与粮食,是根本无法遮掩的软肋,总而言之就是国力不济呐!
“巴夏礼,你这是在要挟老子吗?”
五大商埠的安危,杨猛并不担心,实在不成,杨猛还是有绝户计的,但津口就不好说了,那地界想要防守的话,难度太大,防守的区域太长。
“您可以这么认为!贵国的国力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与其将来委曲求全,不若现在全身而退呐!”
“杨部堂的话不要说得如此决绝,不惜一战,你们有什么底气来说这句话呢?
以你们清国的人口吗?据我所知,贵国这些年一直是灾荒连连的,许多民众都在饿死与饿不死边界上挣扎求存,一两场小的战役,贵国或许可以支撑,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旦爆发,迎接你们的将是数不尽的灾难!
四万万人口,粮食的压力想必也不小吧?贵国的云烟,有多少是换取了米利坚的粮食?
在这一点上,我是极为佩服杨部堂的,恐怕以云烟换粮食的设想,也是您提出来的吧?
可一旦贵我双方开展,贵国的粮食进口,还能继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