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毒清 > 第七百六十五章 丁巳新政

第七百六十五章 丁巳新政(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与其放对厮杀,倒不如戮力同心,杨老三做成了什么功绩,他彭蕴章能占七分、皇帝能占三分,而名声不显的杨老三是什么?军机一个不挂名的行走而已!

军机拿出了条陈,彭蕴章与杨猛自然要找四色棍请示的,这两天四色棍的心情依旧不好,肃贪肃出了两个和珅的财富,他的心情能好才怪呢!

之前,朝臣们总是说国力不济、国力不济,不到半个月的功夫,肃顺那边光现银就弄了过万万,这又是国力不济,又是银荒的,四色棍就不知道这国力不济在哪?银荒荒在了哪?

若不是杨三哥来了,他还不是依旧被朝臣们耍着玩?

自肃贪开始,就是变法行新政了,虽说没多少变化,但歌功颂德的事儿,还是要有个由头的。

“嗯!差不多吧?肃贪开头、分田、修渠、保粮是关键,剿匪、招安是枝节,办洋务、兴商事、见学堂是后事,若说是新政也成呐!如今是丁巳年末了,就叫丁巳新政如何?”

对于这些东西,杨猛如今是不避讳的,做都做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与其遮遮掩掩做小媳妇,不如光明正大的做真君子。

“好啊!部堂之前倒是瞒的老夫好苦,这是好事儿,就该着这么做,等这新政出了成效,我等皆与有荣焉呐!”

肃贪、保粮、剿匪、兴商,这是老正经的新政之法,整肃吏治朝政清明、粮食丰产百姓安乐、剿匪灭寇天下太平、兴商劝业财货充盈,这些说出来之后,彭蕴章是真服气,这杨老三不揽权、不擅权,端的是治国之臣呐!

这些事儿不是彭蕴章想不明白,而是受规矩法度所限,不敢肆无忌惮的行事而已,杨老三这么一说,彭蕴章也就明白了,想想也是就如今这局势还说什么法度规矩,怎么快怎么来就是了。

“部堂高明,只是这粮食却是缺口极大,部堂可有什么妙法?”

与杨老三共事这段时间,彭蕴章也算是看明白了,这杨老三一旦开口,事情就是板上钉钉的,回寰的余地不大。

只要是他话中的漏洞,就必有弥补的办法,与其自己瞎想,倒不如直接就问。

“海外虽有英法洋夷不玩人性,但也有米利坚这样的产粮大国,其国一年出口的粮食。足以保证大清百姓半年之需。咱们只要在广州、上海两大商埠放出现银购粮的话头。粮食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将这些条陈整理出来吧!这事儿能不能办,该如何办,还得皇帝点头的,咱们关起门来什么话都能说,真要论到办事儿,皇帝不点头,什么都是白给的!”

这所谓的新政做了大清也就完了,不出一年的功夫,这天下就只知道杨家不知道咸丰皇帝了,这事儿四色棍要是点了头,杨猛篡清的路子,就差不多走到头了,接下来就是让大清王朝顶缸的时候了。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诸位议一议吧!”

彭蕴章这话,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穆荫、柏葰、杜翰,如今在军机就是个摆设,有他们不多没他们不少,事情只要他和杨老三点了头,就是定局喽!

与杨老三分庭抗礼这事儿,彭蕴章不是没想过,但这事儿没什么希望,若是过分的刁难杨老三,皇帝那边自然要出声的,而且这杨老三的本事不小,自己怕不是他的对手。

大清虽然缺粮,可不是半数的百姓缺粮,以广州为支点,粮食辐射西南,以上海道为指点,粮食辐射京师以及西北,多花些银子而已,粮食不过几两银子一担。只要撑过了今冬明春,咱们大清的粮食足以自给。

这固河修渠之法,一是可以防止洪涝灾害,二是可以预防干旱年景,有了水,多少田地还要靠天吃饭呐?

大清缺粮,受制于天时,咱们这次以水脉抗天时,粮食还会不够吗?”

杨老三的对策,要是放在之前。肯定是不成的,朝廷没钱呐!但如今。朝廷可不差钱,杨老三说的不错,这些许的粮食值几多银子?

“与部堂共事是我等之幸事啊!部堂这是要变法行新政吗?若是新政还是要有个说法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