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遗诏(第1 / 2页)
众人听罢,这封圣旨的意义更是重大,首先,它明确了太后的地位,也就是说,在另择宗室贤明之前,这天下的所有事务都由太后主持,其中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不立朱高燧的几个儿子为帝,而是另择贤明,从宗室子弟中择选。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高明的办法,虽然从情理来说,朱高燧的几个儿子乃是徐太后的嫡孙,关系更近一些,而不让他们登基,某种程度来说,却是安稳人心。
许多事,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假若是朱高燧的儿子们登基,那么今日这笔帐,将来迟早是要算的,未来的天子眼看自己父亲不明不白的死了,谁知道最后会不会拨乱反正?一旦如此,徐太后今日所作所为将置于何地?跟着徐太后一起密谋的人,如徐景明这些人,将来会不会遭受残酷的打击?
而对于大臣们来说,这个时候是该称颂徐景明这些人,还是该唾弃他们?今日称颂,明日说不准就是未来天子的杀父仇人,因此,朝中的大臣必定开始为未来布局,想尽办法和今日徐太后为首的这些人为敌,只等将来,小天子亲政,反攻倒算。
这个伏笔绝不能留,留下之后,祸患无穷,即便是徐太后,也十分明白这里头的道理,而另择宗室贤明就不同了,不管怎么说,无论最后选的是谁,都是徐太后选的,也是徐景明这些人在背后出了力,这就是大恩大德,没有他们,你能做天子么?
ps:看《公子风流》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徐太后在这一片痛哭声中终于出现。她施淡妆,一身素服,等她出现,顿时哭声止住,大家拜倒在地,一齐道:“圣后千岁。”
徐太后没有理会,径直走上金銮殿,此时在这御椅边上已有人安排了一个椅子,徐太后面无表情地旋过身,看着那玉阶之下,乌压压跪倒的人等,却并没有叫他们起来。
她的脸色显得有些憔悴,可是眼眸却十分坚定,轻轻咳嗽一声,随来的高进会意,慢悠悠地站了出来。
“圣旨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继统三年,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向时愚惑,为奸贼赖俊等人所欺。不明忠奸,而辱忠臣,兹平南王父子,先帝肱骨,有大功于国,朕受小人所惑,竟加之以刀斧,欲治其莫须有之罪,于是天下纷纷,迫使郝家父子不得已而保身,谅山各卫并起,天下板荡……追思己过,悔之何及!”
众人听了,都是缄默不言,大家都明白,这是一份罪己诏,是由朱高燧的名义发出来的,说的是他继位以来被奸贼赖俊迷惑,陷害忠良,以至于郝家父子不得已而起兵靖难,要求清君侧。而如今,赖俊已死,天子感受到了郝家父子的良苦用心。知道他们靖难实乃为了祖宗社稷,如今幡然悔悟,认为郝家父子不但无罪,反而有功,于是赦免其罪,欲对其进行嘉奖。
至于这是不是朱高燧发出来的诏书,其实眼下已经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郝家父子如今完美转身。又从反贼成为了天下一等一的忠臣,所有追随他们的将士都是忠义之士,再不是谅山贼,朝廷必须进行嘉奖。
真细究起来。这份罪己诏实在可笑,只是……可笑不可笑已经不重要了,眼下所有人都是泥瓦匠,就等着把这墙给糊了,至于墙里的是什么,谁在乎?
于是众人一起称颂:“吾皇万岁。”
高进又拿起一份圣旨:“遗诏:与母后:朕天柞不享,病入膏亡,不能尽人臣之孝,而使母后忧心。朕万死矣。今朕之数子尚属幼冲,且无贤能,朕崩后。恳请母后念社稷为重,主持大局,择宗室贤明,克继大统。一应礼仪该由母后请而行,并大臣辅导,使其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怠慌,保守帝业。若如此。则祖宗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