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虚拟主角(第3 / 3页)
这后面的故事就相对简单了许多,两个“配角”在仓库里勾心斗角彼此撕杀,而外面却赶来了警察。最终两人和虚拟主角都被困在这其中,两个配角彼此身受重伤,在临死前喘息着发现了虚拟主角,并且一枪射杀之。
若干事实证明,通过多年的磨砺,萧然终于走上了技艺大成的道理。他终于能够综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完成属于自己的风格了,亦就是说,他真正的迈向了名导的行列。
这前面的铺垫足足花了十来分钟,剩下来的便是在一栋废弃仓库里的戏了。这场戏尤其简单不过,因为摄影机不需要再奔来奔去,NG总是很少。
最让萧然哭笑不得的是,李卓桃甚至毫不客气的称他为商业电影的大师级导演。这绝不是胡说八道,一部很个性很风格化的小制作影片,居然被萧然导演成了一部节奏快,而且氛围紧张的商业片,就是萧然想不承认这不商业之王都不行了。
这个枪战的长镜头不是很长,只有大约三到四分钟左右,可是却花费了萧然非常多的心血,这是全片里最精彩的片段之一。让人惊叹的是,即便是长镜头,可因为现场的调度关系,竟也呈现出萧然一贯的风格,显得相当流畅,一气呵成。
现在萧然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很多导演和演员在拍了一部经典作品之后。便在短期内难以再有出色表现的缘故了。因为创作的欲望和冲动让他在拍摄那部影片时完全耗尽,直到许久才回得过气来,这就犹如长跑之后一样。
不过,李卓桃亦指出了影片最大的缺点,与其说是缺点,倒不如说是缺憾。他认为这部影片还是不够文艺,不够文艺的关键原因是--商业元素非常浓郁,甚至于连整个剧情都根本是商业片的类型。当然,按照萧然的商业风格来看,这倒真算得上是个人风格大成的一部作品了。
可是,当影片全部制作完毕时,那他整个人便好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软软地提不起任何精神。最可怕的是。那段时间里,他脑海里在电影创作方面都是空荡荡的。就好像自己地一切都已经被那部影片给掏空了一样,就好像自己以毕生精力来创作了这样一部影片一样。
对这些评论,萧然惟有苦笑着。还是旁观者才能够看得到当事人所看不到的东西,他想现在自己终于明白自己最大的缺憾在于哪一点了。太商业了,就连拍一部这样实验意味浓郁的风格作品,都下意识的加进了许多商业元素。
就连制作后期之时,他都依然保持着相当的灵感和创作劲头。现在回想,的确是那种灵感和冲动驱使他能够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便完成了影片的拍摄。
可是,因为《本色》而产生的一切并没有因为正式上映而有所减少,反而更多,发生了更让萧然难以预料的事......
这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尤其是那个长镜头的运用,画面飞快的移动着位置。当初为了解决画面聚焦的问题,萧然特地花了一天时间来进行现场的位置调度,并且调整摄影机的位置,以期解决聚焦的问题。现在看来,问题显然微乎其微。
有了旁观者的意见,萧然很快便发现了缺点,的确够商业的,激烈火爆的枪战一样都没少,追逐戏亦由汽车追逐改成了跑步追逐。表面上瞧起来,似乎的确不如《谍变》等大片来的火爆,可是那种激烈的意境却是十足充分的,十分调动人的。
萧然的心情很奇妙。他在回想自己创作时地感受。在创作过程里,他觉得自己就好像充足了气的气球一样,每天都有无数的灵感充斥着脑海里,并且及时抓住最适合的放在影片里。
如果按照类型来看,这根本就是一个独特视角包装下的《暗战》,或者《真心英雄》。当然,在剧情上是格外不同的,指的是那种势均力敌的双雄影片类型。
当虚拟主角重重倒在地上,发出砰的一声之后,画面渐渐黑掉了。可是,音响里却依然传来两个配角的各一句话,随即便听得许多脚步声出现,想必是警察。而这时,声音渐渐消失。
萧然知道自己进步了,意境,现在他已经能够通过巧妙的手法来制造意境了。而且,他以简练并不激烈的枪战戏,却能给人欣赏《谍变》的紧张和痛快感觉,而这一切在只有一具摄影机的艰难拍摄情况下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