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亨传说 > 第二百六十五章 核心文化

第二百六十五章 核心文化(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萧然想,无论是什么都不要紧,关键在于,华语电影必须得学会包装,以民主和自由来包装完全属于自己的文化,把这些都推广出去。而当人们接受了它,那么就意味着接受了一切。

于是,萧然空掌握着价值万亿港币的集团,可却还是只有无奈的以出售来筹集资金了。其他子公司固然有钱,可人家都要发展,不能随便动用的。

瞬间转过无数念头,萧然微笑望着众人淡淡的说:“我们要以民主和自由来包装中国文化,让它形成一种时尚,那么,到那时候公司就是在真正意义上的统治了全球!”

在这样的情况下,港片的风味可谓是各不同之处。这让萧然不得不思索,好莱坞是将美国中层阶级那一套自由和民主推广开,依赖着这一套在全球获得地位的,尽管现在好莱坞影片在海外还斗不过香港,可这种类似的文化和格调是必备的,起码得具备类似的核心文化才行。

萧然还是蛮了解魏东灵的收购野心的,他是想控制摩托罗拉和西门子这几间公司的部分股票。将来若是有机可趁,便发动控制权争夺大战,到时候把这些电子之类的公司都网罗在魅影旗下,形成一条强大的产业链。

港片的核心文化是什么?没人能够给出答案,因为任何答案都不尽正确,唯一一个稍接近的快餐文化亦已经被萧然扑杀在襁褓之中了。那港片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核心文化?这是萧然思考的东西,在文化和出版方面,他都已经铺好了路,足以让观众接受东方文化的路,现在唯一欠缺的就是核心文化了。

在这份名单上,萧然只看见了几个熟悉的名字,有摩托罗拉和英特尔,还有西门子。其他的,萧然便没听过了。不过,他相信魏东灵的眼光,事实上这些年来魅影的成功足够证明魏东灵的眼光了。

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电影没有核心文化的后果是什么?只瞧瞧欧洲电影便可知道一二了。若是没有衡量出拥有足够影响力,或者不如说是感染力的核心文化,那将是怎样呢?印度电影在当地绝对够火了,走的是印度本色文化,可却几乎没有冲出过本国。

于是,在90年,萧然逐步构思出导演中心这个制度。导演、以及策划和制片三大职务,就是这个制度的最重要地方。导演是作为核心,制片作为策划部指派做前期和管钱的,负责杂务,而策划就属于一种监督职务了。

集团重组之后,魏东灵和萧然现在都轻松了太多,对于其他旗舰公司的策略,尤其是网络应用技术和电子技术方面,萧然和魏东灵便只给了几个词来作为发展方向:尖端、时尚、包装、推广。

以最简单的例子来讲,譬如萧然的《本色》,这是一部文艺片,策划便基本不管什么事。若是《车神传说》,那么策划便必须得监督影片不会拍砸,若是够商业的导演,还会与策划商量下一场戏如何如何拍才能够吸引到观众。

在下午会议上出现的大都是魅影的老臣子,现在都是商界的著名人士了。与众人寒暄着进了会议室,各自坐下来之后,萧然这才开始专门针对娱乐传媒行业作出更具体的针对性决策。

所以,这种制度无疑是很有效的,至少比起好莱坞那完全牵制导演手脚的制片人中心制要强了太多。这样一来,便可保证导演的创作有足够空间来激发灵感,而策划只负责监督商业片不要被拍成文艺片,或者太沉闷之类的,基本不干涉导演。就是干涉了,导演亦完全可以不采用策划的建议。

说完,他递了一份资料给萧然,那上面是收购目标。当然,所谓的收购不是全面收购,也不是为了控股,而是为了利润。因为萧然和魏东灵都忽然发现,魅影公司的钱都投资在了相当重要的地方,那些都是不能够出售的,所以他们都认为很有必要做点别的投资来周转一下。

这很简单,这种核心文化,不仅要自己能够适应,还要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能够适应。若是没有,那萧然为港片所做的一切都将是白费,因为那一切都只不过是在宣扬民主和自由罢了。

魏东灵沉吟片刻,他在计算这些钱够不够花:“我想应该差不多了,这次我看中的公司多数都是刚起步的,相信这笔钱还未必花得完!”

不过,民主和自由这套把戏不一定只有美国才能够玩,大家的定义不同,那内涵自然就不同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什么地方?儒或者别的?

对于这点,萧然的意思很清楚,一旦有必要,他甘愿把动能在俄罗斯控制的两个油田之一出售给中石化公司。单是那笔买卖相信便可为魅影带来至少过八十亿美金的利润。

不过,后来魏东灵迅速出手成为两间公司第一大股东,派出人去打理,花了足足三年时间经营才出售那两间公司,为魅影赚了一百多亿美金。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于是,就在这些年里,萧然先是无意中走上这条路,继而开始着手筹备这样一个制度。到了今天,新艺城和麦党雄工作室的监制制度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逐步走向成熟的导演中心制。

在未来,这份名单上的公司先后为魅影赚足了大钱,那自然是不提。唯一的失误是另两间公司,魅影在那两间公司上控股百分之二十,可最终事起突然,也因为魏东灵的疏忽,导致魅影在上面的投资亏损了十亿美金。

正是这个制度,在这些年里吸引了不少来自日本和韩国等地的导演。再加上其他职务在这里的受重视程度,外国影人们更是纷纷前来这里,这其中还不乏欧洲导演,譬如那位卢•贝松便已经在魅影的投资下在香港创办了一间电影制作公司。这亦正是萧然有信心能够在大陆拒绝港片之后,能够让港片迅速转型的原因之一。

萧然没理由反对,尤其是看见了摩托罗拉和西门子这两间耳熟能详的公司以后。这份名单完全是魏东灵针对信息及通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的投资,萧然完全没有参与其中,他可没有这眼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