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高速扩张(第2 / 3页)
当然,萧然没把这放在心上,在这一点上,他只关心自己的影响力比之前大了多少。尽管书香传媒在萧然的指点下创办的一家人物《权力》杂志里,将萧然列为香港影坛的年度头号权势人物,可萧然自己却很清楚,嘉禾和邵氏这两家老牌公司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过,在萧然的记忆里,欧洲市场的沦落不仅是因为当地电影不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对放映设施和环境的忽略,欧洲电影从1960年极盛时期的四万多家电影院减少到1995年的不到两万家,而整体座位干脆由一千八百万个减少为四百万。
《权力》杂志是萧然的创意,他认为非常有必要创办这样一本有格调的人物杂志,将来还能够发行到全球。而他还指点书香创办了另一家《影响力》的电影行业杂志,与《电影双周刊》针对的观众群却不同,主要是在行业内部发行。
在萧然构想中的娱乐帝国图里,内地市场暂时只处于开发阶段,但日后将成为魅影的重要基地。东南亚(包括日本)是萧然目前最看重的,而欧洲则是列在第二位,能够统治欧洲就意味着彻底的狙击了好莱坞。第三步才是冲击北美,第四部便是架设全球发行网络,无孔不入的侵占着全球每个角落的市场。
不过,萧然现在在考虑的是公司的问题,公司确实已经被打造为一个初级电影帝国了。可是,萧然却认为在产业收入上出现了问题,公司在票房收入(包括海外发行)上为大约十亿,占了与电影相关的收入百分之六十,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收支结构。
1988年,全年度魅影盈利十八亿,这个数字绝对是极其难得的。如果不是现在在香港做电影是暴利行业,绝对不可能有如此出色的业绩。
四大公司如约拿到了各自分配的利益,以相当低的价格拿到的。温博文对此是有些郁闷,不过,对比吞并方家拿到的财富,这就少了许多。
新的一年开始了,香港媒体亦开始疯狂的为全港富豪排名。到了这时候,全港民众才惊奇的发现,萧然的身家在一年里竟然暴涨了许多。
本来像这样的事只是重重罚款的(怎么我总觉得港英政府是趁机敛财?),可是在四大公司的联手压力之下,港英政府很快便做了最严重的处罚。在这样的情况下,温博文如果再不抛售,那简直就是蠢货了。
目前萧然的身家是多少?魅影以及旗下的子公司加起来,外加控股的书香传媒以及里奥公司。单只是已经升值的里奥公司股权便价值十亿港币了,而魅影控制的发行合约起码就价值十五亿,再加上十五亿的流动资金。再加上旗下的院线以及子公司,经过专业会计师的评估,认为魅影的市值至少高达七十亿港币。
根据发行部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欧洲每年的总票房为四十亿美金,观众人次大约为十八亿。魅影的几部出色片子的欧洲上映,都颇有不俗的票房,可谓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市场。
这就意味着魅影公司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着港片票房的暴利而获得大量盈利,如果失去票房的统治性地位,那就代表魅影将损失绝大部分利润。
而海森集团终于还是抗不住了,海乐集团已经被勒令整顿了,现在就只差说一句停业了。理由非常简单,当初做假票房的事是萧然安排的,现在在安排之下,超市总经理踢爆出来,海乐集团自然是信誉扫地。
这是香港首次有电影公司的市值达到这个数字,亦是魅影第一次在市值上超过嘉禾以及邵氏。魅影今年亦是创下不少记录,比如第一次打破嘉禾的市场占有率,打击败嘉禾成为香港最大的电影公司。
有这样的例子为证,让萧然如何不重视电影院的改造问题。下半年里,萧然将里奥公司的股票作为抵押,在法国拿到贷款收购了一条院线。再进行改造之后,明显在设备和舒适度上要超过了其他的院线,结果这条院线为魅影公司带来大量收入自然是不提了。
萧然控股魅影百份之九十,再加上其手上正在升值的微软股票以及其他股票和房产。身家至少不低于七十亿港币,顺理成章的成为全港最耀眼的商业奇才,名列全港百大富豪,排名第七十七。如果算上目前价值十三亿的天下基金,萧然的排名起码能再前进十位。
而与同期的比较,美国电影院则由1960年的一万八千间增加为1995年的两万六。尽管每间放映厅的座位由六百减少为两百,可是却更主要的把投资放在了设备及环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