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零章 北洋大学招生(第2 / 3页)
七八号孔武有力、目光凌厉的保镖簇拥下,一名身高差点不到一米七的妙龄女郎昂首走在道路中间。路边无数人异样的注视和议论,她全然无视一般的不动声色。旁边跟着个双抓髻的小丫头,却已经给吓得恨不能把脑袋埋进她的后腰里,两手死死抓住她紧身短袄的后襟不放。
四亿三千万人民,只要有一半脱盲,十分之一成为工业人口,天下之间还有何人可以抗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就要走出第一步了。
八点整,租界教堂的报时钟悠扬的敲响,杨浩深吸一口气,冲众人一挥手:“走,下去挑选我们的新力量!”
所有人摩拳擦掌,下楼奔赴报名点。
校园外大道上,密集的人群在向前涌动。不能进去看热闹的人群,只好呆在路两边对前来的学子们评头论足。吵吵嚷嚷的声音,对着人流的增多越发的响亮,热烈的气氛高涨,时不时的笑声,让走在中间那些来自各地的学生越来越紧张。
报名是一回事,到底能来多少,却不得而知。人家光绪皇帝聪明着呢,发了《上谕》,马上就准备在各地开办新式学堂,那可是一堆清流主持的,却要比李鸿章这个很可能马上要下台的老家伙和杨浩这反贼联手弄得,要靠谱的多。
杨浩也不知道能招到多少人,他是打定主意了,就算一个不来,了不起老子从头培养就是。他要的是培养出来一批批真正能用的新生骨干,滥竽充数或者光想着当官的,宁可不要。
不过二月二这天,租界外的热闹盛况,让他松了口气。看起来之前的一场辛苦不白给啊。
第一批大学生,杨浩是要当组织骨干来培养的,录取工作当然不能假手于人。另外。他也很想体验一把校长的感受。回头手底下有几十万大军了。到哪儿出来一个年轻英俊的军官。见面啪一个标准的军礼,嗓门里嗷一声“校长”,多带感!
就冲这个奋斗目标,杨浩头一天干脆就住在学校训练营中。第二天一大早,从刚刚经过一场小雨洗礼的板房招生处三楼头不已。
看看前面望不到头,后面看不到尾的人龙,每个人都知道怕是要闹出个百里挑一的严峻形势。
之前他们心里头还自信满满的,现在却一点都不敢确定。没想到区区一个大学堂的选拔,居然丝毫不弱于科举呀!今番竞争却是要拿出浑身解数,也不知道那位杨大先生到底会出什么样的题目,是不是跟报纸上说的一样……。
越紧张就越容易出纰漏,不少信心不够充分,怀揣侥幸的青年连路都不会走了。在成千上万围观者的灼灼目光注视下,在前后左右一大堆竞争者的对比中,战战兢兢哆里哆嗦,脸色蜡黄或者惨白,浑身大汗淋漓的却不在少数。
他们不知道,这一条两公里长的围观大道人群里,有足足上百号人手里拿着小本本,不动声色的在记录他们的一举一动。时不时的照相机咔嚓咔嚓的拍照声,记录下他们最典型的情态。
不过哪儿都有异类和例外。在一片熙攘中,一个特殊的小团体格外扎眼。
周建镐和丁惟汾许衍灼等人全都来了。跟哼哈二将似的左右排开,一起看下去,一个个兴奋的满面红光。
“两年之后,我们就能拥有一批不输于列强的大学生了!如此生生不息,星火燎原,不需十年,就算不能与第一等强国相比,却一定不会相差太远。”
北洋大学堂只是个开始,只要摸索验证并整理出整套合适的教育体系,立即就能以几何级数的速度扩充开来。届时每个省都有数所大学,招生人数也从三百到三千。直至达到杨浩说的那种动辄数万的大学城规模。
一想到一年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毕业并投入建设,众人心里头那个兴奋就别提了。那可都是真正懂得经世济用的专才,而不是除了吟诗作赋风花雪月贪腐无度的不良文官。
再加上十倍于此规模的技工学校,遍布各地的扫盲班,十年之后,谁还敢说中国遍地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