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六章 顺水推舟(第3 / 4页)
“那怎么办?就干瞪眼看着他们胡作非为?”
杨浩森然道:“先记账。我们的思想启蒙行动也快一年了,看看到底有多少人是真心实意拥护的。这不但是要考验那些当老板的地主士绅,也要考验工人群众,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少真正觉悟了的,有多少能够坚持斗争的信念。”
丁惟汾等人登时悟了,拍案叫绝:“把这些觉悟的工人和开明的老板都纳入到我们的组织里来?作为影响下层的骨干?”
杨浩微笑颔首,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那么大,他和现有的“华兴会”骨干们都没法子亲自去考察选拔新成员。像本世界历史上那种,只要人家积极主动就不管好坏的拉进来,结果弄得内部派系丛生山头林立,思想混乱内斗不止。
只有极少数意志不坚定的,一看势头不好,果断从杨氏合作中抽身而走,哪怕违反合约并付出一定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杨浩给所有办事机构发出命令,不管谁想走,全部放他们离开,绝对不要挽留。不过对他们的信用评级立即降低,过分的那些直接拉近黑名单。
更有一部分人是依靠工商扶持计划起来的,看到风势不对,一开始就存有的私心开始泛滥。他们多数对杨浩规定的管理制度、工会制度、薪资待遇和职工福利等心存不满,这相当于把他们可能赚到的钱给活生生切割出去一半还多!如果没了杨氏当后台,这些个地主士绅名流强人随便耍点手段,都能把那些泥腿子工人收拾的服服帖帖。
用几个工厂老板的话说:“给那些贱骨头吃大米白面做什么?还让他们每七天休息一天?一天才干八个钟头活儿,天下间自古就没那好事!有活干有饭吃就算是他们家祖坟上冒青烟了,都这么个享受法儿,咱们当老爷的往哪里搁啊?”
以为杨浩已经被两面夹击弄得四面楚歌,无暇顾及他们了,不少地方头头们开始搞小动作。让他们的亲信在工人之间制造摩擦,寻衅滋事,截留货款做假账,拖延还贷款,甚至找官府出来搅局打官司。
为了保证组织纯洁和团结,不得不一次次的进行清洗,期间不可避免的出现误伤和扩大化,导致许多的冤假错案。那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些。
如今他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大可不必搞得那么急急火火的,不妨利用空前的危机,来考验经过一年思想洗礼后的受惠者们。把其中那些懂得感恩,明白正理,肯投身正义事业中的人筛选出来,有一个算一个的,有序扩大组织影响力。
不过这么干同样风险很大,一段时间置之不理,必然有些基层组织会遭到破坏,一些人会受到伤害。更有可能,形成大范围的风潮之后,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让他们当真以为杨浩要完蛋了,那可能形成多米诺效应,把原本坚定的人都给带进沟里去。
对此,杨浩也早有准备。
这所有的工厂企业之中,都有“华兴会”的骨干成员担当工人头头和工会主席之类的职务,财务会计以及区域财务监督公司也都是杨浩的人。那些老板耍的小手段一点都瞒不过去,各种黑记录源源不断的汇总到天津总部,登时形成一股乌云压顶的危机!
骤然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的人试图翻脸,核心会员们异常气愤的叱骂:“这些人还有一点做人的底线么?若无我们的支持,他们哪里有机会搞工业实业,把他们的死钱盘活,跟上社会发展的大势?他们难道不清楚,竭泽而渔的道理?”
杀气极重的丁惟汾和许衍灼等人,甚至建议杨浩:“立即采取制裁措施,把这些毒瘤毫不留情的铲掉!”
他们几个一直呆在鲁西南搞土改,亲眼目睹顽固守旧的地主士绅是如何的冥顽不灵,想要推着他们往前走几乎不可能。反倒是用“打土豪分田地”的暴力方式,干脆发动群众起来斗争这些土豪劣绅,反而来的痛快直接,十分有效,也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爱戴。
杨浩把他们的暴躁情绪按住,耐心的分析:“中国那么大,各地情况不尽相同,所以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粗暴办法。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尽可能发展民族工商业,这就需要尽可能的教育改造广大旧式地主士绅,把他们当中能够转化的那一批先选出来,扶上正路。剩下那些死不悔改的,再痛下杀手不迟。咱们不能搞那种不教而诛的事情,免得留下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