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九章 地盘扩张(第3 / 4页)
由点到面,由一个中心向多方向展开,形成滚动式发展,稳扎稳打的将大片国土变成革命大潮滚滚涌动的沸腾海洋,完全不必有什么后顾之忧,更不必担心扩张过快导致内部不协调。
练兵,首先拿冥顽不灵的官僚和清兵下手,次第剿杀不服王化的会道门邪教分子和山贼土匪。革命铁拳所到之处,管你什么乡绅地头蛇。统统毫不留情的碾压过去!打击完了。再占你的宅院分你的财产和田地。充其量留下没有公愤案底的家人和养家糊口的基本资财。
革命军不是土匪,不搞斩草除根那一套。
对于打着革命军旗号乱来的武装,打击的更狠。一边打击一边不断的向全国各地宣传,明打明的告诉众人,别指望浑水摸鱼,革命军不是农民起义,不需要鱼龙混杂的草头王。安安生生的等着大军推进过来,是最明智的做法。
山西河南两地的清廷官僚们早就被渗透的差不多了。忠心于朝廷死也不肯当贰臣的那些,要么提前卷了包袱去西安找慈禧哭诉,要么辞官回乡当富家翁。对抗的,极少,找死的事儿不是谁都想干的。
杨浩有点飘飘然。貌似这等角色,在本世界那是历任总理大人才能办的,哪一个出门不是领着一大帮国内顶尖儿企业的头脑,兜里揣着几百亿美元的票子。对某些国家输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必然是质优价廉具有竞争力的,甚至在某些国家是整个体系基础建立的。到了某些强大的对头那里,就甩出钱来砸人。
随着经济状况的转好,经常在外部环境恶劣,某些大国拉着一帮小弟围攻的时候,就跑到别家去丢一堆订单,给人家制造点内部矛盾啥的。
杨浩如今算是单纯的做了大头领的勾当,用无法拒绝的诱饵挑唆一帮子恶狼相互撕咬起来。不亦快哉!
看着一堆黄金流口水这种丢脸事儿,做一次就够了。杨浩尽情挥洒完内心的骚情,果断将满脑子的贪念挥刀斩断,回身投入到进一步夯实基础的实务工作中。
1896年10月,革命军政府完成对占领区土改的同时,将铁路以京城为中心开始了大肆的推进扩张。
但张之洞却坐蜡了。他的老巢湖北就是下一步要被拿下的核心地带,荆襄乃表里山河之枢纽,为中**政之中心。拿下此地,南下西进必将势如破竹。历朝历代,谁先抢到了,谁就可能立于不败之地。历朝历代。北方南下征服都要从此打开突破口。而南朝北抗侵略,也往往以此为前敌碉堡。
张之洞瞪眼瞅着杨浩颁发的铁路推进工程图。发现满打满算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两年不到,詹天佑率领的铁路建设队伍,就紧跟在革命军推进的第二序列之中,已经开始了从河南往湖北的伸展。京汉铁路,甚至要在津浦铁路之前贯穿!
张之洞望之兴叹,无奈和也。
之前他还想着,杨浩那种满地撒钱的推进模式,必然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导致迟迟不能展开。哪怕他手里有几亿两白银的数字,充其量支撑起北直隶和东北开发就不错不错的了。
往北,完成第一期到奉天的修造,立即以移民开工往吉林的二期工程,其中一条分支将会横越辽东半岛进入高丽半岛。
往西,分别伸展到张家口和大同府,未来必将以此为节点,西出包头,南下太原。
往南,铁路首先贯穿河北连接胶济线,一直到徐州汇聚,次第将直奔江宁,;随即开工第二条纵观大动脉,从保定、顺德直下郑州、南阳,终点站在武昌府,逼进长江。
从海州横出西进的大铁路,过徐州经郑州,至潼关而近陕西,交联横冲咄咄逼人,成为追击清廷两宫的先锋官。不动一兵一卒,便将其惊吓的寝食难安。
如此政策一出,天下无人不知杨浩的动作节奏。革命军政府的扩张,必然是跟着铁路公路同步推进的,严格遵循其“要想富先修路”的宗旨,一路发动群众搞土改运动,利用调集起来的庞大人力,先修路和通信,后修水利设施,锻炼组织协作能力的同时,将革命理念深入基层。